高雨涛是沈阳东软集团的一名员工。几年前,他曾经奔赴上海一家软件企业。随着辽宁软件行业的兴起,他义无反顾地回到沈阳开始新的创业。他说:“辽宁的软件人才外部生存环境越来越好,很多‘孔雀东南飞’的软件人才已经‘凤还巢’。”
据介绍,七年来,辽宁的软件产业连续保持年均增长35%以上,2006年软件销售收入264亿元,其中软件出口达到了4.6亿美元,继续保持了50%的增长。作为辽宁软件业的代表,大连在基础设施、教育、互联网以及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巨额投资和发展速度,预计到2011年,世界外包服务业榜单前10名的顺序大连的排位大大前移。目前,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软件外包业已经“亮剑”,努力争锋,成为世界的一极。
夯实产业根基
在软件外包领域,大连的确是个先行者。1998年,为促进IT业的集聚发展,大连市政府与大连亿达集团采取“官助民办”的模式,携手建立了大连软件园,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优势互补。为解决IT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市政府又支持亿达集团与沈阳东大软件公司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所IT业的“黄埔军校”———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在政府、东软和亿达集团“三驾马车”的拉动下,软件园的“马太效应”立刻显现出来,芬兰的诺基亚、新加坡的博涵、台湾的士通等一批世界著名软件企业接踵而至,中国网通、中软等国内知名软件企业也纷至沓来。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加速,合作共赢已成为世界各国IT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辽宁省积极抓住国际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转移的机会,努力把辽宁打造成为中国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东北亚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中心。几年来,世界500强的IT企业已经有30多户落户于辽宁,通过实施产业集中战略,辽宁省软件产业的集聚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目前已经形成了沈阳、大连、鞍山等3个比较成熟的软件产业基地。去年,全国软件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省市共有10个,辽宁列全国第七位。
据介绍,目前辽宁东软、华信、海辉三家公司在离岸软件外包方面名列全国前三强,东软出口突破了1亿美元,软件出口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辽宁已经被国家确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目前,正在打造IT人才的培训基地,辽宁已成为中国软件产业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软件产业在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沈阳市皇姑区,正为全力打造国家级软件外包出口基地而努力。按照规划,在三至五年内,皇姑区将把软件外包出口作为全区的支柱产业,建成一个国家级软件外包出口基地,软件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引进软件高级人才一万人。记者了解到,去年5月31日,皇姑区出台了《促进软件外包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和软件外包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意见》中对入驻基地的企业,根据相关规定,将享受减免或降低房租、优先安排子女入托入学、奖励软件出口型企业通过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资质认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区政府每年还从财政中安排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创造条件承接服务外包培训项目、建设为服务外包企业培养人才的教育基地。对首次列入年度国家软件百强企业和国家独立开发软件30强等国家级优势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撕开铁幕一角
在国际软件市场上,日本是除美国以外的第二大软件产业及服务需求国。出于地缘、语言、文化等原因,大连了解和掌握日语的人才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日资企业进入大连较早,许多国际知名的日企都设立了在连办事处或分支机构。随着产业环境的改善和服务功能的提升,大连华信率先拉开了对日软件外包的序幕。大连市把服务外包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放在了日本企业身上,加快了对日外包的步伐。
2001年,由华信打开的门缝终于迎来了大规模对日外包的曙光。大连市在日本东京召开了“大连(东京)软件产业情况说明暨投资洽谈会”,有480多位IT人士和200多家日本软件企业与会。洽谈会结束后,相继有日本华通产业株式会社等十多家日本企业入驻软件园。在开园两年的时间里,园内1/3的企业由日本投资或由中国在日留学人员投资,专做对日外包。在日本发包企业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大连市软件外包很快发展起来。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大连的服务外包已具备了多种业态,产业链不断拉长,形成了从初端到高端的服务外包体系。以东软、华信、海辉为代表的软件外包企业主要从事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与服务;以埃森哲、毕博、川崎重工为代表的业务流程外包企业主要开展呼叫、数据处理、信息技术支持、交易处理、IT咨询、专业服务等;以阿尔派、丰田工机为代表的研发中心则主要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工程设计、解决方案等。链条企业包括IT服务商、外包业务提供商、金融保险机构、电信运营商、产品研发中心、呼叫中心、物流运输公司、动画游戏开发商等,服务外包链条串起了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研发中心三大产业,为金融、物流、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行业的外包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到2006年末,大连从事软件出口和外包业务的有200余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共有33家世界500强在大连设立了软件和信息服务机构。到“十一五”末,大连的软件产业产值将超过400亿元,出口值超过15亿美元,软件人才达到12万到14万人,并且培育4到6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培育3到5家员工超万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培育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软件品牌。
在沈阳,同样在锻造着打开通往世界之门的钥匙。去年,辽宁先锋国际软件外包出口基地项目落户沈北新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辽宁省内最大的软件人才培训基地,以及国内规模最大的嵌入式软件和芯片设计的软件外包基地,主要建设国际软件学院、软件外包开发中心、国际软件公司研发中心、软件培训中心、IT咨询服务中心、芯片研发中心。
挺进高端市场
尽管我国软件产业一直在高速发展,软件出口也在持续增长,软件外包发展的势头强劲,但与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中印度等国家相比,我国软件外包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所占的份额很小。在外包业务的总收入中,有65%是日本客户提供的低价值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业务,而非利润丰厚的软件设计外包业务。
业内人士说,不可否认,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软件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对日软件开发加工方面。日本企业选择软件外包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但降低成本不表示降低质量,日本企业对此的要求也很苛刻,中方企业大多很难全部满足要求,因此在接单的时候受到了很多限制。对比美国更大的市场,很多去过美国考察的软件行业人士都说“对日外包确实挣了点小钱,然而到美国你才发现,做外包必须打开最高端的市场”。据预测,2008年全球IT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6800多亿美元,的确是一块肥肉。我省的大连、沈阳两个软件业龙头城市,凭借拥有中国最多的获得CMM认证的软件企业数量,得以进军美国外包市场。
挺进高端市场要有自己的民族品牌,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目标开始瞄准研发自己的产品。在大连高新区,其软件外包业与自主创新相辅相成: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与美国高勤公司、德国SAP公司等国际大企业的竞争中胜出,一举中标乌兹别克斯坦全国铁路财务系统信息化工程项目,将民族软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大连海大航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EAR船舶导航系统”填补了我国电子海图卫星导航系统的空白,改变了传统的航海模式,被业内专家称为航海史上的一场革命。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是中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曾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同时拥有沈阳软件园等国家级的软件产业基地,逐渐形成了嵌入式、动漫和软件外包三大特色领域,位居国内软件业较发达城市之列。
2006年12月,沈阳东北亚软件外包联盟启动,这是沈阳市整合软件外包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又一个具体行动。经过一年来的运营与发展,沈阳东北亚软件外包联盟自成立以来不断壮大、发展,联盟已经在国内以及东北亚地区初具影响力,其规模效应正不断扩大,不仅给联盟成员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对沈阳产业结构升级,在国内经济布局和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经济地位的提升等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联盟会员企业已由成立初的38家增加到78家,今年软件产值达到9.62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外包产值占70%。根据沈阳市科技局的规划,到2010年将实现联盟企业年销售收入300亿元,软件出口5亿美元,加入外包联盟的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并争取引进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沈阳设立软件研发中心。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