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100-266
9:00-24:00(工作日)
几年前,一块矗立在首都机场高速路旁的巨大广告牌格外引人注目,上书:大连,中国IT外包中心。几年后,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宣布,要把大连建设成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大连软件园,因为大连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此说起。创业篇大连软件园创建于9年前。那时国内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认识还很模糊,一些人并不看好这个产业。1998年,市政府将甘井子区由家村地块交给亿达集团开发。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棚户区,究竟发展什么产业一直没有定夺。经过多次论证,大连亿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荫环决定先期投3亿元开发中国第一个“官助民办”的软件园————大连软件园。正当推土机开始轰鸣,在大连软件园的工地上,悄悄走来了一个人,他不声不响地看地。孙荫环从高新园区管委会一位副主任那里得知,此人正是沈阳东大软件公司、东大阿尔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他有意在大连投资,但未下决心。当年大年初三,孙荫环与那位副主任冒着大雪,驱车去沈阳给刘积仁拜年。刘积仁深感其诚,决定在大连软件园投资1亿元,建设东软大连分公司,并与亿达集团合作,在大连软件园创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发展篇2001年4月,大连(东京)软件产业说明会暨投资洽谈会在东京全日空酒店举行,成为中日软件领域合作的转折点。当时的大连松下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中哲治在接受采访时说,选择大连软件园,因为这里有适合企业发展的环境。2001年之后,每年都有数十家日资企业落户软件园,到2007年,园内的日资企业已经占到了27%,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日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面对已取得的成绩,大连软件园并没有停止开拓其他国际市场的脚步。位列全球500强的GE(现Genpact)公司从2000年就开始在大连开展外包业务。当得知GE公司有意在大连扩大规模这一信息后,大连软件园提出了“定向建设,长期租赁”的构想。这种“以租定制”的经营模式深深打动了GE公司的决策者,促使双方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如今,大连软件园入园企业超过380家,外资企业比例高达42%,其中全球500强企业30家。人才篇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作为软件企业聚集地的大连软件园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2000年东软集团和大连软件园共同投资的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奠基。7年过去,学院实现了飞越式的发展,在校学生已超过万人。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的成立带动了大连市软件教育的氛围,大连理工大学、交通大学、外国语大学分别成立了软件学院。除了就地培养,从2003年起,大连软件园多次组织园内企业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巡回招聘活动,同时每年还要在日本举行两次招聘会。如今,在软件园里,已经聚集了近3万的软件从业人员。“全面地为企业着想,为产业的发展储备雄厚的人才能量”,这种理念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支持。模式篇今天,“官助民办”已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中独树一帜的“大连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这一体制模式,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软件园开发主体企业,负责软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等;大连市政府则在宏观指导、制定政策、招商引资及软件园服务体系建设上发挥着作用。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大连软件园得以超常发展。2004年4月19日,惠普公司入驻大连软件园,在大连软件园中建设其服务东北亚和全球的技术支持中心。如今,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惠普大连运营中心已经达到了2000人的规模。有专家在对比之后认为,虽然各地软件园区都很在意服务,但大连软件园对企业的支持和理解则更加到位。展望篇9年的跋涉和历练,大连软件园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园区发展之路。 1999年7月25日,大连软件园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1年7月12日,大连软件园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2003年,大连软件园再获国家支持,被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批准为五大“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之一,大连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2006年8月4日,大连第一个被商务部授予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大连软件园被授予“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 如今,随着软件园一期建设的完善,更为广阔的软件园二期工程正在开发修建,昔日的山岭荒原即将变成云集知名公司、汇聚IT精英的软件社区。
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随州 沧州 临沧 乌兰察布 包头 常州 梧州 常州
上一篇:刘积仁:我们更像一个学校
下一篇:弗里德曼:全球化是中国人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