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演绎“转型变奏”成主旋律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演绎“转型变奏”成主旋律

热门标签:呼叫中心市场需求 电视购物行业 分布式呼叫中心 太平洋寿险电话营销 人工座席 企业认证 团购网站 呼叫中心系统

7月8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马明龙怀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登上了飞往新加坡的航班,他是去参加中国-新加坡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会议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每次理事会的召开总能让园区沐浴到政策的甘霖雨露并明确下一步发展的方向,转型升级是园区近年来的主旋律。

理事会的召开也是对园区过去成绩的一种检阅。过去的13年,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学会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学会了产业招商、环保“一票否决”,学会了一站式亲商服务、转化职能。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处在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园区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按照吴仪副总理“转型、提升、优化、创新”的八字方针,园区开始向“国际新兴科技产业城市”的目标迈进。

创新驱动活力泉涌

“过去园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源型、资源扩张型的发展模式,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提升园区开发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科技创新。”苏州市市委副书记、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两年前,“科技跨越”被划入了园区转型升级的日程表。

“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不要特殊的优惠政策,但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晓东坦言,在公司不知道相关优惠新政时,园区管理者们总是主动把政策送上门。

外资经济一直是开发区的源头活水,苏州工业园也不例外,80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了2900多家外资企业,实际吸收外资达130亿美元,仅世界500强就有近70家投资了102个项目。下个月齐梦达全球总裁将亲临苏州,他带来的是一个200人组成的封装设计中心。这便是园区专门成立的科技招商中心引进的“成果”。

为向创新驱动转型,苏州工业园区不惜重金投入。2006年,园区社会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7%,预计“十一五”期间将超过5%,可与先进国家比肩。高科技项目只要落户园区,相关配套激励资金就会马上到位。仅创业投资基金项目,就有启动补贴、项目失败补贴、跟进投资等。如果项目前景看好,投资人可原价回购园区持有的全部股份;倘若项目不成功,园区跟进的30%投资分文不要,还另给5万元失败补贴。

最近,园区科技发展局一直在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计划”的实施忙碌着。这个计划今年3月出台,到5月底已经收纳项目近80个,在经层层筛选后将选定5至10家企业纳入计划,可获得资金支持最多的将超过2000万元。除领军人才计划外,园区还推出了科技投入超双百亿计划、科技亮点企业培育计划、科技贡献奖重奖扶持计划、科技产业重点促进计划。

中新创投是工业园区首个创业投资公司,可控资本已从初创时12.8亿元的注册资本增加到现在的100亿元。此外,中新创投还和台湾怡和创投、以色列无限创投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合作,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具有外资成分的风险投资基金。如今,园区的风险投资机构已有10多家。几年内将设立5家私募基金,可调动资金超过100亿元。

与此同时,园区致力打造一系列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与微软合作设立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生物纳米园等。

6月27日,生物纳米科技园一期工程开业,首批入驻的企业就有10家,此后将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纳米技术产业。坐落在独墅湖畔的高教区,已有中国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10多所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驻,成为园区创新实力提升的“蓄水池”。

如今的苏州工业园,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0家,各类跨国公司研发设计机构6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销售的59%。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TFT-LCD等制造商几乎都在这里落户。园区以占全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3%的IT产值和16%的IC产值。

服务业倍增走高“微笑曲线”

在中华英才网总经理唐路阳的脑海中,一直有个清晰的地区排序:北京、上海、广州、苏州,这是中华英才网的四大重点分公司所在地。但在中华英才网会计孙建萍的眼里却有另外两个数字:33%和15%。33%即一般类型企业的所得税上缴额度,15%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上缴额度。今年4月23日,英才网络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与其他89家服务企业一起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即将享受15%的优惠税率待遇。“网络招聘只要有了专业产品和技术,也能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今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被确定为国内唯一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区域。工业园区内从事软件研发及服务、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服务、信息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以及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可经认定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国家赋予苏州工业园区的这一特殊待遇,与园区转型战略中“科技跨越”和“服务业倍增”的计划不谋而合。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制造业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升级,向微笑曲线高端发展。”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顾玉坤这样认为。

产业偏重制造业是多数开发区的现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制造”强大“服务”弱小的国情。2004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8%。于是,从2004年开始,园区着手产业结构调优、调轻,提出制造业、服务业“双引擎”的思路。2005年,一个完整的服务业“倍增计划”出炉。

“园区财政每年专项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并力争逐年有所增加。”除了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服务业发展的功能布局在倍增计划里一一呈现。今年年初,园区还出台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对服务外包企业人员培训、企业运营、市场开拓、知识产权保护、国家认证等方面的补贴与扶持;搭建了软件评测中心、软件园通信网络与数据中心、软件园培训中心、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据了解,园区服务业“倍增计划”实践两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3.3%以每年1.5%的增长速度上升至如今的27%。引进的3532个服务项目中,出现一批世界著名企业:有罗杰斯、周大福等公司总部,有渣打、东亚、星展等7家外资银行或办事处,有美国UPS、日本近铁集团等20多家著名物流企业,还有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70余家著名会计、咨询服务机构。

如今,服务外包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刚刚建成的首期8万平方米软件外包产业园已有2万平方米名花有主。今年7月4日,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等部委共同授予苏州工业园区为全国第一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合演“双面绣”

尽管寸土寸金的苏州工业园,已是项目满园。但这里的“满”仅仅是对于占地35%的工业区而言的。“商业居中、居住分布两侧,工业成点线带状分布;用地结构工业占35%,商住占25%,绿化占20%,公建道路和基础设施占15%;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同时规划生态绿地系统,体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既是GDP产业区,更要成为适宜人居的绿色家园,从工业园区向“绿色家园”的转型,演绎产业人居“双面绣”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根桩打下之前就规划好了的。

在这里,宽阔的马路、繁茂的乔木、五颜六色的灌木相映成趣,建筑都疏朗而错落有致的倘佯在绿色海洋中;国际博览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矗立金鸡湖畔,再加上休闲的城市广场、文化水廊、还有那灯红酒绿的李公堤和传统的水巷邻里……

在采访中,马明龙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日本的精细化工企业想入驻苏州工业园,项目经过专家组评定其排放标准符合相关规定,但被苏州工业园还是宛拒了这家企业的好意,于是,这家企业发出了“别的地方都可以接受为什么你这儿就不行?”的疑惑并委托日本驻华大使馆写信希望通融,但园区仍以“我们的要求比别人都高”谢绝。就这样,苏州工业园以“绿色招商”的理念、实施环保部门“提前介入”、“一票否决”等措施,10多年来,否决的引资项目有3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20亿美元。

丹麦格兰富水泵是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不久前它搬离了园区首期开发的厂房,到新开发的东湖发展。而其腾出来的厂房并没有入驻新的制造企业,而是被打造成了一个“创意泵房”。苏州工业园欲通过“腾笼换鸟”,把首期开发区域打造成聚集服务业的商业区。

最近,苏州工业园在宿迁设立的工业园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首期十多家企业已入驻建设。“搬到别的地方你能给我提供像园区一样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水平吗?”回答是“能”。就像当年新加坡人对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输出一样,苏州工业园区派出管理团队,复制管理理念,使园区经验不断向宿迁溢出。苏州工业园区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动员更多的制造企业搬迁到宿迁,毕竟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既有助于将苏州工业园区打造成“国际新兴科技产业城市”,也可以向宿迁输出园区经验,带动苏北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学习新加坡经验、深挖自身的创新智慧,达到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美轮美奂地绘就出一幅和谐“天堂”的美景。更让人欣喜地是,借鉴新加坡经验起步的园区经验没有止步于宿迁,而是在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工业园”的基础上,尝试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园区前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力争再用十年时间,高水准地开发建设园区,基本建成一个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的崭新区域,完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形成更具活力、更为开放的发展体系,实现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城市功能较为健全、产业结构相对合理、文化教育先进繁荣、科技创新不断进步、生态环境自然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优势,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今后十年园区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年均18%左右增幅,到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相当于2003年苏州全市的水平,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00亿元)左右,进出口总额达到800亿美元左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50亿美元,全区内外资总投入累计达到1000亿美元。”在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召开之际,回首3年来园区按新十年发展目标取得的成绩,我们坚信,苏州工业园将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从容、更加美好。


来源:国际商报

标签:临沧 沧州 乌兰察布 常州 随州 常州 包头 梧州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演绎“转型变奏”成主旋律》,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