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上市快一年了,电信圈里的朋友们在欣赏江南春“创意创造生意”的同时,都还在苦苦思索增值业务的创意与卖点。客厅里的电视在向外延伸,就像当初的固定电话一样,上班的公交车上,地铁里,写字楼的电梯旁,超市的卖场里……,都是分众大屏幕的影子。分众在技术、商业与媒体间找到了交集,利用并不前沿的技术在全新的商业媒体模式上取得成功。这个成功很大程度上因为分众在企业的产品和其目标人群之间,建立了一条有效到达的渠道,而这个渠道又孕育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在美国,由于数据库营销与直复营销开展的比较成熟,广告渠道的区分已经非常精细,针对产品受众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而国内针对细分用户广告投放的概念,才刚刚兴起,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而拥有庞大用户群的运营商们,占据了独享这一细分渠道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我们的运营商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这一宝贵的商机。中国的手机用户数目前已经超过4亿,而一谈起手机广告,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群发垃圾短信,中奖、办证、银行卡诈骗已经使手机广告群发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模式。前不久,中国移动开始尝试联合合作伙伴开展手机广告的业务,最后大家探讨的是除了商务模式,还是商务模式,是否有用户会接受,为什么样的用户提供服务仿佛并不是那么的重要。这让人不由的想起去年中国移动推出的“航信通”业务,产品是好产品,可不分青红皂白,自己的“全球通”用户统统圈定为目标用户,自然是叫好不叫座。其实移动完全可以从它的BOSS系统中,识别出“航信通”的目标用户群,并进行针对性营销。例如某用户关机2-3个小时,然后从一个地方漫游到另外一个地方,必然是乘飞机出行,如果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必然是商旅用户。这时再对目标用户进行精确营销,必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用户是需要研究的,需求是需要创造和发现的。
写过《第三次浪潮》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在上个世纪,就预测当初的制造业会向今天的以服务和体验为主的信息产业演进。在通过制造业满足了人们基本生存需要之后,人们自然需要通过体验服务满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实际上已进入信息经济社会,信息商品相对于传统商品在行销上提出了新的策略要求。因为信息商品是体验型商品,运营商在为用户提供无形的信息服务的同时,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消费体验需求成为运营商未来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现在移动终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每天随身携带,形影不离,忙时拿出来看看时间,闲时拿出来发发短信,打打游戏。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连接信息社会的窗口与纽带。同时无处不在的网络又记录着用户的所有行为,几点开机,几点关机是用户的起居习惯,LBS会记录下用户精确的移动轨迹以及停留的时间,后台的数据库会根据基站与用户漫游的位置判断用户所有的生活轨迹信息,而针对生活轨迹与行为习惯的精确信息服务确是用户最为需要的。群发的垃圾广告短信看来只是被错放了位置的信息(非法短信当然除外),不同的细分人群自然有自己的生活轨迹特征,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假想某一天中午,当你经过某餐馆的时候,手机自动接收一条餐馆的菜品口味信息;当你经过商场时,手机会自动接收商场某品牌商品的特卖信息;你的彩铃设置为INTEL的广告背景音乐,为此INTEL为你的所有来电买单……
江南春很聪明,在想到利用楼宇传播广告的时候,便请来AC Nielsen的对用户的生活轨迹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研究以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四地为例,发现每天人们上下电梯平均4-6 次,每次等候时间平均为2.4 分钟,正是这十几分钟的时间,成就了分众传媒的广告媒体蓝图。江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从江的BLOG上看,目前分众着手打造的,是一个生活圈媒体群。其中包含有:中国商业楼宇联播网、中国领袖人物联播网、中国商旅人士联播网、中国时尚人士联播网、中国医药联播网、中国卖场联播网、中国便利店联播网、中国公寓电梯平面媒体等等,而早期借以发家的楼宇视频网络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这种布局正符合了体验经济中,目标人群各种生活轨迹的覆盖,商业楼宇联播网、针对的是中高端的白领人群,强调受众对品牌的认知与巩固;而卖场联播网是针对快速日用消费品的日常采购和决策者,强调在销售终端对冲动性购买的影响;健身会馆的联播网覆盖了喜欢休闲的高端商务人群……。
江南春是值得学习的,现在对江南春的成功品头论足似乎太早。电信行业在转型,从传统的基础网络提供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媒体化战略看来是未来运营商的必然选择,基于受众体验与生活轨迹的内容提供是媒体运营成功的关键。信息也好,广告也罢,当新技术使随时随地的信息互动成为可能,运营商面对的是一望无垠的蓝海,而要征服这蓝海,运营商并不仅是学会游泳那么简单。
腾讯科技
相关专题:Frost构建电信运营体系大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