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呼叫中心管理之呼叫中心座席占用率新解

呼叫中心管理之呼叫中心座席占用率新解

热门标签:极信公司防封电销卡 400电话安徽怎么办理 湖南防封卡外呼系统原理是什么 新野县地图标注 世界地图标注的位置 西安市办理400电话 周口百度地图标注 如何申请400开头电话 地图标注代理入驻

影响呼叫中心人员配置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其规模或座席数量。实际上,相对于小型呼叫中心而言,规模越大的呼叫中心其效率应该越高。达到这一效果,大型呼叫中心就应该从发挥规模效益上下功夫。

如下表所示,虽然来话量翻了一翻,但要想达到既定的服务水平,即 80 %的来话在 20 秒内接听的话,人员却不必增加一倍。当来话量增长到原来的 8 倍时,人员只需要增加到原来的 6 倍而已。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话务量的增长,人员工作量比率越来越小。

(下表基于平均处理时长为 5 分钟,服务水平为 80/20 ,通过厄朗 C 公式计算得出的所需座席人员数量,及相应的座席占用率)
每小时来话量
工作量
(工作小时数)
所需座席数量
工作量比率
座席占用率
100
8 . 33
12
1 . 44
69 %
200
16 . 67
21
1 . 26
79 %
400
33 . 33
39
1 . 17
85 %
800
66 . 67
74
1 . 10
90 %
1600
133 . 33
138
1 . 03
97 %
效率提高,人员工作量比率变小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由于某时段的来话量巨大,对于座席人员来说很可能刚刚结束一个来电后,马上又接起一个新的来电。在话务量高峰时段,每个座席人员都会处理更多的来电。而处于等待接听状态,即所谓的空闲或就绪状态就很少发生。换句话说,他们都处于繁忙状态,被大量的来话“占用”了。
衡量座席人员繁忙程度的指标,我们称为座席占用率( Agent Occupancy )。这一指标统计的是座席人员在登录状态下,用于与客户交谈和进行事后处理的时间的比率。计算方法是工作小时数(工作量)除以登录状态小时数(与座席数量相同)。如上表所示, 12 名座席人员处理 8.33 小时的工作量,座席占用率就为 69 %。如果来话量翻一倍,由 21 名座席人员处理,而不是 24 名座席人员的话,那么这 21 名座席人员都会较以前忙一些,也就意味着座席人员利用率提高到了 79 %。
随着话务量的上升,提高呼叫中心座席人员工作效率的方法,以及规模效益就开始发挥作用了。也就是说,座席人员利用率会不断的攀高。当然,对于每个呼叫中心管理者来说,都希望座席人员更忙一些,或生产率更高一些。但是,让他们保持在 94 %的座席人员利用率也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呼叫中心将座席人员利用率指标设定在 85 - 90 %的范围内,因为太高的座席人员利用率会造成负面影响,如通话质量降低,以及人员流失等。
有一点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来话量(或业务规模)会起到关键作用。因为即使你期望座席占用率达到 85 %,并不意味着你能达到,这跟你的业务规模或来话量有直接的关系。对于一个小型呼叫中心(业务量小)来说,他们会期望服务水平达到 80/20 ,并安排足够的座席人员,但你不妨测算一下他们的座席人员利用率,如果能达到 70 %- 80 %就算不错了。相反,对于一个大型呼叫中心(业务量大)来说,他们能够在实现 80/20 服务水平的情况下,座席占用率达到 95 %或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呼叫中心必须预备额外的人员进行补充,以把座席人员占用率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呼叫中心的两难选择
让我们考虑以下两个呼叫中心运营目标:
• 改善服务(服务水平)
• 改善占用率
清服务水平与占用率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事实上,他们两者之间成反比关系。提高服务水平,意味着增加人员,使更多的人员来处理和完成同量的工作,结果是每人都不会很忙,占用率也比较低。同样,如果提高座席占用率,意味着减少人员投入,结果是每个人都会做更多的工作,减少空闲时间,但是这样一来会影响服务水平,并使其恶化。这两者之间是成反作用的,你不能期望同时改善这两个指标,甚至不能在保持一个指标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另一个指标。在进行人员配置和排班,以及设定服务水平时,应确保对座席人员占用率指标的关注,并找到某种平衡。

标签:娄底 庆阳 衢州 吴忠 玉林 秦皇岛 资阳 济源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呼叫中心管理之呼叫中心座席占用率新解》,本文关键词  呼叫中心,管理,之,座席,;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下面列出与本文章《呼叫中心管理之呼叫中心座席占用率新解》相关的同类信息!
  • 本页收集关于呼叫中心管理之呼叫中心座席占用率新解的相关信息资讯供网民参考!
  • 推荐文章

    上一篇:关系是呼叫中心成功的领导力

    下一篇:客户体验管理——呼叫中心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