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热线的“通病”影响市民对政府的信任感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市在政府信息公开、畅通群众联系渠道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方面一直是创新的先行者。自1987年深圳市市长专线电话开通以来,市长专线电话成为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拨打市长专线电话也成了群众投诉、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便捷渠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政府热线存在了不少制约因素,比如时间上的限制、部门之间的协调、给予答复的权威性等多多少少让市民感觉找政府有点“麻烦”。
“旅游局电话82003220、司法局电话83053800、水务局电话83072888……多少个部门就有多少个电话号码,你能记住几个?”,深圳市市民周先生边问边拿出一份深圳市政府于2003年3月份出台的《深圳市市长专线电话办公室通告》向我们展示。深圳市从市长专线到各区区长、各职能部门等72个单位的专线电话布满了整个《通告》。周先生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平均一个单位有2个专线的话,那么市民为了联系政府,就得保存144个左右的电话号码。应该投诉到哪里、该拨哪个号码……让不少市民踌躇,而且市长专线电话线路少,只有在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才接受投诉、咨询,让不少碰到难事、急事的市民还是感叹“找政府难”。在认同政府为民解忧的同时,不得不被那么多难记的号码所困扰。
“等待回复的时间太长,效率低下”,市民张大妈反映。她曾经就小区卫生环境方面的问题咨询过所在区的专线。
“原有呼叫中心是基于计算机语音板卡的呼叫中心系统,规模较小,仅支持60路IVR和8路传真,座席不足30人”,一位负责市民沟通的负责人表示。
“某些资料和口径不统一,市民的问题缺乏政府权威的回复。问题很难在各单位流转,难以及时解决”,原先政府电话系统的一位资深座席员深有感触。她回忆道,原先的系统资料库信息不仅较少,而且各部门相关的更新工作延迟,影响了市民对政府电话系统的信任感。
深圳市原有政府热线所反映的问题并非孤立,由于时代和技术的局限性,国内其它的一些政府热线也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