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100-266
9:00-24:00(工作日)
最小方差管理法揭示了呼叫中心管理上很重要的一个突破,也就是让目标管理终于具体可行 最小方差管理法认为最重要的管理,不是管理平均表现,而是管理平均表现里面的方差,要做的管理,就是努力缩小这个方差,努力缩小个体里面的差异,只要方差缩到最小,就是最好的呼叫中心 就像一群大雁要飞过珠穆朗玛峰,要飞得过去,不是飞得快,而是团队里面每只大雁的飞行速度、彼此距离,都保持最高度的一致,方差最小 我们提出新的KPI指标,这一组指标将会比原来的指标更能体现出内部管理的质量好坏 包括:服务水平方差、工时利用率方差、平均处理时长方差、质检分数方差等新的四大指标 呼叫中心过去主要的管理手段,我们称为平均法,利用平均表现来进行考核。例如这个月的服务水平是否有达标,就是看这个月里面,每一天的服务水平作个平均,得到这个月的平均服务水平,然后看这个平均数有没有达标。考核座席员效率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平均处理时长,这个指标,连平均两个字都直接写在上面,顾名思义,就是每一通电话处理的时间长度,加总起来以后除以总通数。 考核座席员还有所谓的四率管理:工时利用率、话后处理时长比率、待机等待时长比率、小休培训等活动时长比率等,这四项指标指的是座席员签入以后,一直到签出之前所做的所有事情的时间总长,而这四项指标,近年来变成考核座席员绩效很重要的指标,而这四项,全部都是平均以后的结果。 最近欧美对座席员在原本的四率管理上,又加上了一率,变成五率管理,第五率就是遵时率,测量座席员是否有按照班表来准时作息,遵时率也是平均以后的结果。 座席员的质检分数,只要不是使用扣分制,是利用正向计算法,也就是从0到100分当中来进行打分,这也是标准的平均数。 测量客户对呼叫中心服务感受最重要的指标,其实不是服务水平,因为服务水平是20秒内(或30秒内,看公司规定)的接通率,而这一点,对客户来说,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也感觉不到的。但客户可以感觉的到,是平均应答时间,也就是呼叫中心平均要多少时间可以接起这通电话。这个指标,又是明摆着写了平均两字。 客户打电话给呼叫中心,排队等待时间太久,终于放弃排队,挂断电话,这时测量的指标叫做放弃率,又是一个平均数。 呼叫中心每天都在做话务预测,想要推测出来接下来的话务量,然后根据这项预测来做相应的人力安排,要做话务预测,就必须要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建立话务模型。建立模型最普遍的作法,就是把过去历史数据利用平均法算出平均数,然后用这平均数当作预测时很重要的参考数字。这里,又是用到了平均法。 应该说,呼叫中心里面的KPI关键指标,大部分都是平均数,很少不是经过平均以后的结果。使用平均法管理,有怎样的问题呢? 平均法管理最大的缺陷,是连呼叫中心管理最基本的问题都无法回答。例如我想要知道我现在有200个座席员,每天电话量是2万,我服务水平应该做到多少才是所谓的『最好』?我每个座席员处理电话的平均处理时长多短才是『最短』?座席员的工时利用率最高可以『多高』? 上面这些问题,都没有办法用平均法来回答。在其它产业,用平均法很容易回答上面的问题,服务水平当然是越高越好啊,平均处理时长是效率,只要是效率,当然是越短越好啊,工时利用率是工时有效利用时间,只要牵涉到有效利用,当然也是越高越好啊。 但在呼叫中心,这些问题的答案,却不是这么简单。你如果要求员工的平均处理时长越短越好,你就会听到座席员开始尽全力缩短通话时间,开始会用各种办法让客户『知难而退』、自动挂线,开始降低服务质量,只要可以让客户不在讲话了,平均处理时长自然就会低了。 那平均处理时长到底多少才是『最好』? 很多呼叫中心还是用产量指标来考核座席员,电话接的越多,工资会越高,那如何来对抗座席员会催促客户挂线的问题呢?大家普遍的作法,就是利用质量管理,作质检,进行录音档抽听,来监督座席员的服务质量。 但质检本身造成了另外一个概率的问题,当你不是进行全面抽检的时候,你检查到的座席员服务质量,是否真的代表了这个座席员服务的质量?有很多的情况和案例,都可以清楚告诉我们,质检连这个座席员『真正』的服务质量的50%的面貌,可能都没有办法反映出来。 讲到工时利用率,你当然可以要求越高越好,事实上,有些呼叫中心的工时利用率高达80%以上,座席员基本上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一通电话接着一通电话进来。笔者有一次到一个速递公司参观,他们座席员的工资是跟接听电话通数挂勾在一起,造成座席员拼了命接电话,有一个座席员打破公司纪录,一天接了500通电话,我问她说,你怎么可能一天接500通电话?你总要上厕所吧?她说,谁说一定要上厕所?你每天只要喝一杯水,就不会想上厕所了啊。 一杯水管理,是你的呼叫中心心中理想的目标吗? 那工时利用率到底多少才是『最好』? 讲到服务水平,这是另外一个更复杂的议题,服务水平受到二郎公式的高度影响,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逻辑,200个座席员,每天电话量是2万,服务水平应该做到多少才是所谓的『最好』,这问题,恐怕没有谁敢回答。使用平均法来管理呼叫中心,遇到的问题还不只上面讲的,还有另外一个严重的难题无法解开。 试想一个两个呼叫中心过去一周的服务水平都是80,一家每天在78到82这中间很稳定的上下,另外一家每天在50到88中间震荡,虽然这两家服务水平都是80(因为是平均以后的结果),而且后面这一家最高作到的服务水平还比第一家高些,但请问你会觉得哪一家呼叫中心管理的比较好些? 有小西和小呆两个人,每天早上公司8点要开会,两个人平均到达公司的时间,都是早上8点,小西最早不会早于7点55分来公司,最晚也不会晚于8点5分来公司,但小呆最早会7点半就来了,最晚也会迟至8点30分才来。 虽然两人平均到达公司的时间,都是早上8点,但请问,你比较喜欢跟哪一位开会? 两位座席员小乖和小飞的平均通话时长都是200秒,小乖通话基本上都是在220秒到180秒中间,小飞通话时长的分布却非常的广,在300秒到100秒中间很不稳定的分布,请问你作为排班师,你比较喜欢安排小乖上岗,还是小飞? 两位座席员小花和小梦,两人工时利用率都是69%,都达到公司要求,但小花工时利用率很稳定在67到71中间来回,而小梦却是有时会拼了命接电话,工时利用率冲到77,有时会进行梦中神游,不知道到哪里休息了,工时利用率会下降到61,请问你如果是值班班长,你会比较喜欢用小花,还是小梦? 我们等下还会看到一个实际的案例,从平均通话时长的数据,尽然可以看到某一个座席员打算要离职了,看到了座席员心中的不稳定。 这些问题,都不是平均法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平均法打算要解决的。 因为平均法强调的,就是一个平均的概念,它不管这个群体里面,每个个体的表现差异。 但在呼叫中心里面,每个人的表现差异,常常才是真正管理的重点。 为了弥补平均法的不足,最小方差管理法就应运而生。 最小方差管理法,在平均法的管理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管理的指标:方差,也就是测量群体里面,每个个体表现差异。 最小方差管理法强调的是,平均数虽然重要,但需要跟方差这个指标一起来看,不能单看平均数而已,平均数不足以把所有的事实和真相都表达出来。 最小方差管理法强调的是,每一个平均数的旁边,都应该要有一个方差的数据,同时表明这个平均数里面,个体差异性到底有多大。 而最小方差管理法认为最重要的管理,不是管理这个平均数,而是管理这个方差,要做的管理,就是努力缩小这个方差,努力缩小个体里面的差异。 最小方差管理法揭示了呼叫中心管理上很重要的一个突破,也就是让目标管理终于具体可行。 上海移动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吕留芳在5月份CTI论坛的大会上,有这么一段讲话: 『我们是人,我们二千个人怎么去缩小这个偏差,所以我们怎么去对标,找一些标杆公司,标杆公司说不行,你们这个太专业了,最后就找到我们同行,我们找过CCCS还有亚太地区的去做我们的工作,我们最主要是想通过学习的方式最后去制定这个标杆。。。』 为何上海移动想要去找标杆?因为她们想要解决在呼叫中心管理上,根本无法进行目标管理的重大难题。就由我前面讲的,服务水平、平均通话时长、座席员四率管理,根本无法定义怎样的数字是好是坏,而目标管理最重要的基础,不就是要订出好坏的标准,然后对目标达标率进行考核吗? 联想、微软、上海移动,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就是去找标杆数字,利用行业里面其它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标杆数字,帮助自己定下努力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才可以进行目标管理。 但使用标杆管理的呼叫中心,在中国占不到1%的比例,其它没有作标杆管理的呼叫中心,要怎么作目标管理? 而且做了标杆管理,问题就解决了问题吗?国外这些认证公司作出来的这些标杆数字,对中国呼叫中心运营来说,真的是『最佳数字』吗? 微软所投资的外包呼叫中心─上海微创大宇宙常务副总裁徐欣在上个月同一个场合,讲了一段话,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线索,他们同样也是通过国外认证公司的标杆管理的,他说: 『但是任何的标准也有局限性,我们在06年开始做了自己内部的认证项目,就是内部认证就可以。。。』 笔者没有亲自听到徐欣的演讲,无法确认徐欣的谈话内容,但这段话却刚好是最小方差管理法讲到的另外一个重点: 标杆可以不必外求,利用内部数据足以竖立标杆,而且是最好的标杆。 最小方差管理法是一个崭新的管理思路,它吸收了六标准差的精神,并且加以发扬光大,笔者用雁行理论具像化的加以说明: 笔者有一次在探索频道上看到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原来世界上有一群大雁,每年过冬时,都会飞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到世界的另外一边过冬。 要飞越世界最高峰,这是何等困难的挑战,这群大雁不只要飞到极高的高空,还要忍受酷寒的天气,以及高空随时会有的气流。大雁们会有一只领头雁带队,排成很漂亮的人字队形,抓住最好的时机开始飞越珠穆朗玛峰。 故事最感人的是队伍中,会有小的雁,会有飞得慢的雁,会有受伤的雁,这一群大雁的挑战不只是要飞越世界最高峰,还要把所有大雁都带过去高峰的另一头。 影片中看到队伍中所有排在后面的雁子,都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一件事情上,就是他们能不能跟上飞行的团队,只要它脱了队,它只有死在珠穆朗玛峰的命运。而带头的大雁知道,它的工作就是要维持一致的速度,让大家保持一致的距离和队形,只有保持一致的队形,才能享受到高空气流的推动作用,大家形成一个滑翔翼一般的一张大伞,让风带着大家自然的往上,不然光是拍动翅膀,是不可能飞到那种高度的。 这群大雁飞过珠穆朗玛峰的故事,被完整的拍了下来,非常的感人,但它给我们的启示不只是感人而已,而是要飞过世界最高峰,要飞得过去,不是飞得快,而是团队里面每只大雁的飞行速度、彼此距离,都保持最高度的一致,方差最小,这群大雁才会有机会飞得过去。 最佳的团队,是团队里面每个成员的行动、工作表现,都保持最高度的一致,方差最小,这就是呼叫中心的最佳团队。 呼叫中心传统的KPI指标是失效的,因为你不知道服务水平做到多少算是最好,平均通话时长多短算是最短,只有用新的KPI指标来测量才能真正测量什么是呼叫中心的最佳团队。
作者为宏盛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will_hsu@126.com
作者供稿
许乃威:最小方差管理法─呼叫中心的雁行理论(下)
标签:阿拉善盟 通辽 长白山 日喀则 雅安 丽江 平凉 开封
上一篇:呼叫中心管理呼吁EAP(员工援助计划)
下一篇:电话回访践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