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120:生命急救线——北京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侧记

120:生命急救线——北京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侧记

热门标签:青岛营销外呼系统厂家 地图标注优势是什么意思 滨州语音外呼系统代理 苏州crm外呼系统招商 外呼系统话术专家 如何用地图标注 郑州语音电销机器人 如何在地图标注位置制作平面图 东海400电话号申请
  120急救电话,在每一个城市都是老百姓心中的生命线。信息化的应用使120急救指挥得到更加迅速准确的处理,调度更加科学、快捷,从而保证抢救的及时性。


  院前急救水平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北京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更聚集着世界关注的焦点。北京急救中心创建至今,已运转十几年,城区的急救网点由最初6个发展到今日41个,医疗急救网络发展已初具规模,今明两年将在城区再建立100多个急救站。远郊区县急救网点已建立了十个急救分中心及分中心下属的若干急救网点,并逐步规范。此次,记者采访到北京急救中心调度科傅大庆主任医师,就120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进行报道。

建设篇

  1988年,北京正式开通120急救专线,专线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参考原北京火警接警系统,百姓只要拨打“120”就可以享受医疗急救服务。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急救电话接通有效率很低,仅占“120”电话总量的1%~2%,更令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挠头的是,任何含有“120”数字的电话号码均会串线到急救中心,这样的硬件环境导致急救中心的工作严重滞后于医疗急救实际需求。

  北京急救中心的信息化应用开始于1993年,初期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筹建自己的信息系统,借助IT技术来协助完成紧急医疗救助的调度工作。120电话交换机从机电式发展到程控式交换机,同时,呼救电话和指挥调度这两个系统也开始用计算机来处理。当时120接警仍停留在原始的人工接警、人工通知的阶段,调度人员不能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下达指令,无法对谎报、误报、错报等情况给予有效判断。尽管如此,北京120还是在DOS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库,自己编写了应用程序。1997年120正式将交换机更新为数字程控交换机,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了改造,应用了CTI技术。由于当时还未使用GPS,所以改造后虽然使“120”系统在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但百姓打来电话,北京急救中心依然要通过人脑分析来确定救护车的位置指挥调度,凭借电台对急救车进行调度。

  2001年120系统二次升级。老百姓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后,系统可自动切换到电子地图画面,在屏幕上反映出具体位置,计算机辅助指挥系统可以反映出附近救护车与事发地的实际距离,工作人员通过系统直接将命令发布到距事发地最近的急救车上,救护车可以尽快赶到现场,这样就提高了急救速度。系统改进后,急救速度从过去的20多分钟提高到了10~15分钟。GPS有利于指挥中心很好地监控急救车辆的工作情况,以便更好地调度救护车。

  “奥运会之前我们打算就硬件系统进行一次改造,以适应升级后的软件系统和新的电子地图。”傅主任介绍说。

  实践篇

  目前北京120急救系统主要包括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GPS),数字录音系统,计算机辅助指挥调度系统等。几年来,北京120已经把这些系统进行了很好的集成,急救系统可以全程跟踪现场急救过程,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线通讯包含120电话和专线电话两部分, 120电话在非典期间,中继线由60条扩充到120条线,允许120个电话同时打进来,接入自动语音应答。交互式语音应答(IVR)系统是呼叫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IVR对来话进行过滤和分流,使电话接入的有效率大大提高,呼救电话与接听电话的比例从过去的不足1/10上升到1/5~1/4。调度坐席由几个增加到二十个;坐席话机配备耳机适配器;坐席电脑采用PC机,同时120应用了非常专业化的调度软件。坐席电脑本身具有电话接听、挂断、转移、外拨、会议、录音等软电话功能,极大地提高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非典期间最高峰一天接通17000多个电话。专线电话是中心调度室与市政府、市卫生局、市CDC及51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室的直通热线,北京120将实现VoIP。北京120通过数字电话录音系统,对所有来话和去话进行全程录音,从而达到质量监督和防范纠纷的功能。无线通讯包括800兆数字集群系统,900兆GSM电话系统和车载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是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由调度直接向救护车的车载终端发布指令。利用GPS技术建设动态调度的急救网络,使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大大缩短。先进的视频监控与大屏幕系统专门用于处置重大事件、灾害事故的会商决策、指挥调度、应急协调使用。目前指挥中心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实时监督值班医生、待命救护车等的情况,以便及时调度。今后即使再出现像SARS那样大面积范围的疫情,急救指挥系统同样能很好的应对。

  另外,为保证急救线的畅通,北京120所有设备都是双份儿保证,两个服务器、两条通讯线、两条通路、两个交换机、两个路由器、两个布线系统等,甚至连电源都是双份儿的。这些设备集成起来构成一个高速、安全、可靠的内部网,只要有一个好的,就能保证接通,两条腿走路。信息化的装备使北京120能更好地与时间赛跑,即使出现大的疫情也不必恐慌。在北京市辖区内,任何地方拨打120电话,全部进入北京急救中心的调度室,对市区的来电均由调度员统一接警并处理,对远郊区县的来电,调度员根据情况,可直接接警处理,也可接转来电到所在区县急救分中心进行处理。120利用信息化手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进行院前急救、途中监护、转送医院。推进现代医疗急救系统逐步实现信息化,是北京120追求的目标。

  创新篇

  太平洋保险公司与北京急救中心联合办理的赠送“120生命绿卡”大型公益活动,免费向社区发放120万张“120生命绿卡”。每一个持卡人在急救中心有一份急救档案,包括持卡人的姓名、卡号、血型、既往病史和紧急联络人等信息。在医疗急救的时候,只要根据持卡人的卡号,北京急救中心马上就能得到病人的相关信息。持卡人外出的时候如果突发疾病,救助的路人可以拨打“120”呼救。急救中心可以根据“120生命绿卡”资料上的紧急联系电话,迅速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北京120打算今年年底前继续扩大发行量。

  北京120还有一个“自动呼救器”的创新,正在给北京市的离休干部家里装自动呼救器。病人如果觉得不舒服,按一下呼救器的遥控按钮,120就可以得到求助信息,调度人员再拨通用户电话,与病人沟通,看是否需要派救护车。如果病人电话无人接听或应答,北京120就认定对方没有语言能力,会立即派救护车去,同时与病人的家属联系。傅主任说:“我们的原则是宁可派错1000次,也不能错过1个病人,和老百姓的生命相比,多跑一趟路又算得了什么。”

  备战篇

  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急救中心提出一项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保障强有力的紧急救援能力。北京急救中心,承担着受理全市市民日常呼救及院前急救、医疗监护下转运病人的工作等。北京急救中心承诺,奥运会期间,北京急救中心作为急救反应和指挥系统的核心,将增设400台新型急救车,在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同时,为奥运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急救服务。奥运会各相关场馆都将具有紧急救援能力,确保伤病员及时转运到指定医院,同时还将设立快速便捷的伤病员跨国转运通道。急救车内将安装视频通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以及车载计算机终端系统等。此外,急救车内的硬件设备也要进行更新,每辆急救车内除重点增加部分治疗创伤的医疗设备外,还将增加能够传输心电图及生命体征数据的心电监护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

  目前城区急救中心开通了10个坐席,奥运会期间还将增加10个坐席,市民、参加奥运会的人员和旅游者都可通过电话、网络向120急救指挥中心呼救。扩充人员也是北京120为迎奥运做的一项准备。北京120的调度人员都是医学院毕业的大专以上的医生,每班保证有一个可以用英语对话的调度人员,同时有部分调度员正在接受其他语种的培训。

  自2001年到现在,几年过去了,急救系统也需要更新,尤其是硬件需要更新,而软件系统一直在完善。北京120还打算参照国际先进的医疗急救中心的设置,对急救中心进行重新布局装修,急救中心还将引进一批包括救护车在内的先进新设备,全面升级急救中心的软硬件设施。

  还有就是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在救护车未到达现场前120会主动与患者家属联系,指导自救;在危重病人未到达医院急诊室前,主动与接收医院联系、介绍病情,为危、重症病人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畅想篇

  现有的急救系统是北京120向国外学的,所以和国外的系统类似,从紧急救助角度看,急救系统就是一个呼叫中心和一个调度中心。北京120的模式和欧洲的比较类似,和英美不一样,英美讲究快去快回,就是快速赶到现场,快速送医院。而急救中心现在的模式是要快速赶到现场后,在现场救治处理,等病情稳定了再送到医院,尤其是对危、重症病人,应该把抢救室搬到现场,北京120的理念和模式与法国相似,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一点北京120没有欧洲国家做得好。目前,北京120和区县救分中心之间已经建立了数据联系,但和医院没有直接沟通,而只是电话沟通,相互之间没有数据交换。比如现在有病人要送往某个医院,120不知道有没有床位。如果能和各个医院实现在线数据交换,指挥中心就可以了解各家医院每天实时的床位情况和专科接诊能力,在病人被送往医院过程中,就可以和医院衔接好,使病人能直接进入专科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如果病人现场已经接受过处理,就可以直接送往科室接受专科治疗,这样可以简化程序,理顺流程,实现奥运会要求的“无缝隙衔接”。120和卫生局已经联网,各个医院和卫生局也联网了,120与各家医院的联网指日可待。

  另外,北京的城市应急联动正处在形成阶段。119、1l0、120等系统的应急联动,在重大灾害事故救援中,与国外也是有差距的。我国的城市应急联动多数是以110为基础的,而120系统的特殊医疗业务使3#合一很难真正融合。几年来,我国个别城市建立了包含120在内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虽然应急联动的能力提高了,但是目前还没有充分的数据支持这些城市120自身的院前急救水平、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得到明显的提高和发展。北京尽管多方建立联动关系,但社会应急机构之间的基本信息还不能达到共享,因此,北京120希望应尽快实现真正意义的“急救信息资源共享”,便于重大意外灾害事故时,3#联合统一行动。信息化的应用使北京120进一步提高了效率,最终赢得更好的社会声誉。

中国信息化

标签:丹东 洛阳 驻马店 牡丹江 淄博 荆州 宣城 临沂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120:生命急救线——北京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侧记》,本文关键词  120,生命,急救,线,北京,急救中心,;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下面列出与本文章《120:生命急救线——北京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侧记》相关的同类信息!
  • 本页收集关于120:生命急救线——北京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侧记的相关信息资讯供网民参考!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