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当代中国企业品牌创新的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当代中国企业品牌创新的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热门标签:检查注册表项 地方门户网站 电话销售团队 国美全国运营中心 苹果 记事本 呼叫中心 电销机器人多少钱一台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发,中国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为促进企业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人力资源基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为推进企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政府不断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人,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支持机制;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转机建制,加强科学管理;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所以这一切都在外部创造了促进中国企业品牌创新的活力和环境。总之,对于促进中国企业的品牌创新,政府为我们“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机遇,给予了支持,提供了保障”,但中国企业能否实质性推进品牌创新,仍取决于企业自己。

(1)当代中国企业面临创新精神不足。创新精神是推动一个企业不断进行创新的力量源泉。要创新就必须培育企业的创新精神。那么,我国企业当前的创新精神如何呢?北京大学企业研究中心曾经就我国“企业创新精神”这个主题做个一次调查,他们按照一个企业创新精神的“全面性、持续性、创造性”的品质,将我国企业分为四类:完全创新企业;模仿创新企业;部分改进创新企业;不创新企业。调查得到的比例结果分别是:10%、40%、30%、20%。第一类企业和第二类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目前的新兴产业领域。这些企业拥有十分鲜明的创新意识,能够充分利用当前的条件和机遇,培育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它们能够保持品牌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能够迎击市场竞争,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些产业能够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原因。而后两类企业则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或具有某些行业垄断性的产业领域。但这两类企业总量巨大(大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85%),是我国目前经济的主要领域,所以它们缺乏创新精神或创新动力不足,必将影响到它们的产业整体竞争力,从而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创新既是竞争力之源,也是衰退之源。当中国市场全面开放时,企业走向国际经济循环已经不是愿意不愿意或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已经迫到眉头的现实。据有关方面的资料显示:在中国经济人世之后,世界500强的企业纷纷表示,他们将进人中国。到目前为止,实际进入中国市场的已有230多家,他们或在中国直接投资设厂,或实行合资、合作经营。我国企业面对的现实是要么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强者竞争,要么在国际市场与国际强者竞争,即所谓“国内竞争国际化”或“国际竞争国内化”,能够躲开国际竞争避风港的现实已经不复存在。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占有率急剧提高,而本土品牌的顾客忠诚正在遭受到来自洋品牌的严重威胁。据“盖洛普咨询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最新调查(2000年)表明:与前两次的涧查(分别是1995、1997年)相比,1997年以后许多著名世界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提高了9个和12个百分点。过去的封闭经济中,保护主义虽然保护了我们的企业,但也给我们造成了错觉。现在,当我们必须走向世界时,我们发现我们普遍缺乏国际竞争意识,缺乏现代品牌运营的理念,缺乏创新精神。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可逆转,坐等而不主动出击将越来越被动。在我国经济中,品牌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5—7年,超过10年的只有不到30%,超过20年以上的就更少。大家都在研究探讨为什么中国企业品牌的生命力这么弱,结果发现,在多数的情况下,我们的品牌缺少愿景支撑。愿景是基于品牌创新精神而形成的,是企业创新精神的映射。而中国企业之所以会形成品牌愿景不清晰,是因为我们的企业缺少学习,存在着“学习障碍”。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华老字号”品牌北京“王麻子”剪刀申请宣布破产,引起了人们的许多思考。在中国刀具行业中,“王麻子”可谓声名显赫。它诞生于1651年,至今已有352年的历史。但自1995年起,它就连年亏损,截至2000年5月31日,它的资产总额1283万元,资产负债2779万元,所有者权益负债1496万元,总资产负债率达到216.6%。“技术创新不足”是导致它衰落的根本原因。“王麻子”自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沿用一种叫做“铁夹钢工艺”,用这种工艺制造出来的刀具产品,尽管它的硬度、韧度比现代的不锈钢工艺生产出来的刀具要强得多。但这种工艺程序复杂、成本高,关键是这种刀具因其包含铁的成分,所以时间一长就很容易生锈。与现代人对家用刀具产品的需求而言,它落伍了,因而渐渐失去了市场和顾客忠诚。这就说明,一个品牌无论它过去的技术基础如何优秀、领先,但在不断变化的经济中,只有适应市场和顾客需求而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转型期的经济制度缺陷或体制障碍。表现为企业产权还未有完全明晰,企业治理机制不健全,基本实行产品运营体制,创新管理能力差,内部缺少创新团队,职业企业家短缺;品牌脱离市场和顾客需求;从整个经济社会而言,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的发育程度仍相对较低,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创新资源难以形成市场化配置;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牌集群能力差,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总之,由于转型期的制度缺陷或体制障碍,使得我国企业在品牌创新方面,仍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创新不经济”。一般来说,经济市场化水平越高,企业的创新资源就越能够依据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同时注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推动,则将形成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集群,从而形成品牌集群。目前,由于我国经济整体的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资源难以市场化配置,因此,品牌集群能力较差。这可从我国著名品牌的地理分布特点方面看出。目前,我国著名品牌主要集中在全国少数几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天津、山东(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福建闽南地区(该地区日前是我国民营企业和民营品牌的积聚地区)、珠江三角珠等。而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名牌密度则很低,但是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之所以未能产生品牌集群,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3)企业创新机制不当。就全国整体而言,企业设立独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总数的比重不到40%(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规模以上企业几乎100%设置各类研发机构)。即便设立了这样的机构,但由于体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也往往导致创新机制不当。具体表现在:企业内部各技术职能部门分割,难以形成创新合力;外部产、学、研分离,造成创新效率低和转化率低(2000年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两项指标分别为63%和39%,远低于国际同等规模企业的标准),创新技术难以迅速推广运用;企业基本上处于相对较初级阶段的“模仿性学习”,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差,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引进技术效率损失(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对引进技术的利用率平均只有58%);企业自主技术开发能力有限,难以形成突破性创新,导致低水平基础上的重复创新。这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较低。

(4)科技投入不力。我国企业的科技投入主要有两方面的来源,即政府投入和企业自己投入,其中企业自己投入为主要来源。但企业自己投入受到企业利润的限制。科技投入是企业技术研发的资金保证,更是企业整个品牌创新的保证,投入不足将影响到企业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的整个环节。另一方面,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例如,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中,科技投人资金的主要部分大多被用来更新设备、置换生产资料、人力费用等,而真正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方面的却很少,这种资金配置不合理,必然造成企业有限科技投入的浪费和效率低下(见表5.3分析)。


(5)企业人力资源短缺。品牌之所以超越产品而成为品牌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品牌包含了更高的科技含量,科技含量是决定品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所以,品牌创新就是要不断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但问题是,要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没有科技人力资源做保证,则只能成为空想。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是否拥有这样的人力资源很重要。中国三大著名品牌“联想”、“四通”和“方正”曾有过“三个企业家找到三个科学家,铸就了三个名牌”的故事,说明人才之于品牌成长与壮大的意义。企业是由一系列的人力资源要素结合起来的,他们是形成企业创新力的中坚。一个企业是否有效率,取决于该企业是否拥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人力资源。一种品牌能否得到创新也同样取决于人力资源。实际上,在品牌的背后是企业,在企业的背后是人才,品牌没有人才的支撑最终将必然轰然倒塌。所以,人才是品牌立于市场的根本,是品牌创新能力的源泉。企业人才资源是一个整体,应该包含各方面的人才,企业家、经营管理者、科技人员等是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部分。企业家是企业品牌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在推进品牌创新中是组织者和管理者。企业的技术人才是品牌创新的关键人才。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密度及其知识素质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品牌创新力的高低。就我国企业而言,我们不仅存在总量人力资源短缺,而且在人力资源结构上也极不合理。据中国人才网2000年所进行的企业人才统计,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密度平均为21.4,民营企业为51.3,乡镇企业为5.7,外资企业为41.8。另外,在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还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些企业的创新力。据南京大学课题组(2000年)对江苏省包括熊猫电子集团、跃进汽车集团、春兰集团、小天鹅集团等在内的8家著名企业的一次人才流失状况的调查表明:1998—2000这三年中,这8家大型企业累计流失技术和管理人才124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占70%,主要专业集中在计算机、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流失去向多为上海、深圳、广州和海外,其中流失在国内的则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中国)。


标签:包头 唐山 龙岩 晋中 信阳 那曲 乐山 甘南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当代中国企业品牌创新的国内经济环境分析》,本文关键词  ;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下面列出与本文章《当代中国企业品牌创新的国内经济环境分析》相关的同类信息!
  •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