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

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

热门标签:地图标注业务流程 盐城客服外呼系统软件 合肥人工外呼系统运营商 水务电话机器人 阿拉尔地图标注 外呼系统办理多少钱 搜狗地图标注要钱吗 郑州地图标注中心 销售加外呼系统怎么使用
知识产权权利的特殊性导致对其可仲裁性出现了争议,那么各国立法及国际公约对这一有争议性的问题的规定如何呢?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尚缺乏对于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予以明文规定的国际公约。

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商会仲裁委员会(ICC)曾经发布一份以“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为标题的调查报告,②这份报告着眼于分析问题本身,而不是试图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因为事实上大多数的内国法中均没有明确规定可仲裁性仲裁的知识产权争议的范围。由于知识产权与公共政策密切联系的特殊性,加之各国对公共政策的界定和安排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国和地区的立法与判例对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的态度截然不同。

根据各国仲裁立法和法院判例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将各国对待知识产权纠纷可仲裁性的态度划分为三大类:完全支持知识产权纠纷可仲裁性的态度、部分支持知识产权纠纷可仲裁性的态度以及较为抵制知识产权纠纷可仲裁性的态度。

(一)完全支持的态度

美国。到目前为止,美国被认为是最支持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国家之一。1925年《美国联邦仲裁法》(the Federal Arbitration Acts,简称FAA)对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作出了规定。除此之外,各州都通过了自己的仲裁法律,对《美国联邦仲裁法》没有规定的事项作出安排。1982年以前,美国法院通过一系列案例①确认《美国联邦仲裁法》第2条规定的可仲裁事项仅包括海商贸易纠纷和商业合同纠纷,不涉及专利有效性纠纷。专利有效性纠纷属于法院专属管辖,仲裁作出的关于专利有效性争议的裁决违背公共利益要求,不能申请强制执行。但是,后来两个关键性的司法判例颠覆了法院反对涉及公共政策纠纷仲裁的态度,②这两个判例拓展了仲裁管辖争议的范围,因此美国法院不能再仅以公共政策作为否定知识产权纠纷仲裁的理由。

随着技术迅猛发展,美国法院专利案件激增,美国国会开始重新考虑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专利有效性争议。1982年,美国国会在《专利法》中新增第294条①明确规定,专利有效性争议以及专利侵权纠纷可以进行仲裁。促成美国国会承认专利有效性仲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仲裁具有灵活高效、保密性以及专业性的优势;其二,利用仲裁减轻法院案件负担;其三,当时在美国发生的发明权纠纷中,西欧国家当事人比重较大(1985年达43. 2%),这些当事人对美国司法系统的公平和中立持怀疑态度,从而积极推动采用中立性较强并且当事人拥有较大自主权的仲裁程序。立法对于专利有效性仲裁的支持还体现在1984年美国《专利修正法案》新增第135条(d)款。该款规定,任何涉及美国专利的纠纷都是可以通过自愿并且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仲裁加以解决的。另外,美国法案(35 U.S.C.§294条)规定,仲裁员所作出的仲裁裁决应当通知美国专利商标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简称USPTO)负责人,而且只有在USPTO负责人收到该仲裁裁决通知后,该仲裁裁决才具有强制执行力。USPTO负责人收到相关仲裁裁决后,应当将其录入“专利控诉体系”(the patent's prosecution record)。就专利有效性所作出的仲裁裁决效力而言,虽然《专利法》第294条第2款明确规定仅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效力,但是仲裁裁决所解决的问题应具备既判力,也就是说,仲裁裁决效力的相对性并不排斥当事人在将来的各类程序中引用这样的裁决。当然,如果一份仲裁裁决认定相关专利无效,专利权人不应当在以后程序中受到这份仲裁裁决效力的约束,否则违背了第294条“有关仲裁裁决对第三人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规定”。但是,也有学者指出,第三人完全可以在将来的司法诉讼或者其他法定程序中采纳该判定专利无效的仲裁裁决中的理由来推翻专利的效力。

美国法院的相关判例也体现出完全支持专利等知识产权仲裁的态度。在Rhone-Poulenc Specialties Chimques v.SCM Corp.一案中,专利权人与该专利的独占授权被许可人在无法就专利许可使用费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专利权人起诉独占授权被许可人侵犯其专利权并且违反专利授权合同。被告基于授权协议中的仲裁条款要求法院中止诉讼。地区法院拒绝了这一请求,但是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撤销了地区法院的决定。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认为,有关专利范围以及专利侵权等争议都是其所缔结的仲裁协议所涵盖的典型事项,因而其应当提交仲裁解决。类似的,在Deprenyl Animal Health,Inc.v.University of Toronto Innovations Foundation③案件中,专利被授权人向美国地区法院对拥有该专利的加拿大权利人提起诉讼,并且指出,相关专利是无效的,因此相关药品的销售不侵权。而且,包含仲裁条款的授权许可协议不能适用。地区法院以缺乏属人管辖权为由驳回,随后该被授权人上诉。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推翻了地区法院的裁决,并且指出,法院应当中止诉讼,直到加拿大仲裁机构作出相关裁决,因为《专利法》第294条的范围包括涉外仲裁。

在美国,专利有效性争议的可仲裁性有成文法的明确规定,但是商标和版权有效性争议是否可以仲裁呢?对此,美国成文法没有相关规定,美国法院试图通过解释已有法律来允许这样的仲裁。例如,在Saturday Evening PostCo.v.Rumbleseat Press Inc. [816 F 2d 1191, 1198_99(7th Cir,1987)]④的案件中,权利人起诉被许可人侵犯著作权,并且要求法院发布一项命令要求被许可人接受对该案件的仲裁解决。事实上,双方所缔结的许可协议中明确约定,“任何与本协议有关的或者所引起的争议或者请求以及违约等,都应当依据《美国仲裁协会仲裁规则》通过仲裁解决”。地区法院命令被告参加仲裁。最后,仲裁庭裁决被告应当支付权利人$ 200,000的版权侵权费用。地区法院依据《美国联邦仲裁法》第9条承认该仲裁裁决有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肯定了地区法院的做法,并且引用与专利有关的仲裁法律指出,涉及著作权侵权案件应当以类似专利的方式来解决。该法院进一步指出,由于最高法院都不认为涉及经济垄断(如反托拉斯案件)争议的仲裁是对公共政策的威胁,那么对涉及危险性更小的法定垄断权(如专利)争议的仲裁,对公共政策威胁显然更小。而且,仲裁裁决仅在纠纷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没有先例拘束力。由于专利权所造成的垄断比版权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更大,而国会已经通过立法明确了专利有效性的可仲裁问题,因此,版权有效性争议可仲裁性应当得到肯定。在该案例以后,版权争议的可仲裁性得到美国法院的普遍认可。例如,常常用来证明仲裁解决著作权争议具有优越性的典型案件,即1987年发生的IBM vs. Fujitsu版权侵权争议。对于商标争议的可仲裁性问题,美国的法院也比较支持。著名案例有B.V.D.Licensing Corp.v.Maro HosieryCorp.①,在该案中,法院要求双方通过仲裁解决争议,并且中止诉讼程序直到仲裁作出裁决。法院指出,在法律对可仲裁事项范围规定存在模糊的情况下,应当做有利于仲裁的解释。此外,涉及商业秘密的纠纷,之前因为涉及反垄断问题,被排除在仲裁之外。但是,法院经过一系列的判例也认可了这类案件仲裁的合法性,比较典型的GATX Mgmt. Servs.,LLC v.Weakland,171 F.Supp.2d 1159,(D.Col. 2001)案件,法院支持了雇员在解雇后不当利用商业秘密所引起争议的可仲裁性。

瑞士。1989年《瑞士国际私法典》第177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处理任何具有财产性质的争议,包括专利和商标、反托拉斯、破产程序中的债权求偿、合伙及某些股东争议等国际性质的争议,均具有可仲裁性。②除此之外,没有相关的立法专门涉及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问题,原则上所有的知识产权纠纷都可以仲裁,包括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瑞士法院一般也承认在其他国家作出的关于知识产权效力仲裁裁决。瑞士联邦知识产权局(the Federal office ofIntellectual Property)早在1975年12月15日作出行政决定,同意执行一份宣告专利权无效并且撤销专利登记的仲裁裁决。①另外,该机构还承认,仲裁庭有权就专利、商标以及外观设计的有效性问题作出裁决。②只要仲裁地法院认可了相关知识产权仲裁裁决的效力,当事人可以依据相关的裁决向行政机关提出知识产权效力的变更申请。根据1987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第193条第1款的相关规定,在瑞士境外作出的有效的仲裁裁决也可以要求相关的瑞士法院作成证明证书,要求相关的行政机关变更登记。但是,如果根据外国法律知识产权争议事项不可仲裁,而且这样的规定也符合瑞士公共政策的要求,瑞士法院也应当予以尊重。

(二)部分支持的态度

英国。在英国,无论是1950年《英国仲裁法》、1979年《英国仲裁法》,还是1996年《英国仲裁法》都没有就知识产权纠纷仲裁作出特殊规定。在英国,原则上没有理由禁止将知识产权纠纷提交仲裁解决,相关的知识产权侵权和有效性争议都是可以通过仲裁解决的。③仲裁员对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享有较为广泛的权利,但是前提条件是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对仲裁员权力作出了明确约定,仲裁员权利应当受到当事人协议的约束。在实践中,英国法院接受了各种类型知识产权争议的可仲裁性,当然是在当事人有明确协议的情况下。

法国。法国是最早进行现代仲裁立法的国家之一。有关仲裁的规定体现在1976年《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1442条至1507条中。关于争议可仲裁性,该法典的相关条款规定,“任何涉及可以自由处分的权利纠纷都可以提交仲裁处理,但是如果纠纷涉及国家或者个人身份、能力,或者涉及婚姻,或者公共机构的利益时是不能仲裁的”。根据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2060条的规定,“涉及公共政策的纠纷不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就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而言,1992年《法国知识产权法典》规定,①司法管辖权规则不能用于排除知识产权纠纷通过仲裁方式解决。1965年《法国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商标法》第35条规定:“有关商标协议的纠纷属于仲裁管辖范围。”因此,在法国,仲裁庭可以管理专利、商标有效性、侵权以及许可等争议,但是无权直接宣布一项知识产权无效,因为这涉及公共政策和第三人利益。②类似的,在著作权纠纷领域,仲裁员有权对著作权客体是否达到保护标准作出裁决,但是不得宣布撤销已经登记的著作权。③然而,这样的做法在实践中慢慢地开始发生变化,最典型的表现是法国法院虽然长期以来拒绝执行宣告知识产权无效的仲裁裁决,但是巴黎上诉法院在2008年Liv Hidravlika D.O. O.v.S.A. Dieboltc;0案件中推翻了这种传统,并且明确承认仲裁庭有权宣告一项知识产权无效。

德国。1998年《德国民事诉讼法》第1030条规定,“所有的财产性权利都可以作为仲裁的对象,但是只允许当事人可以和解的纠纷达成仲裁协议。如果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经济或社会的优势地位强迫对方当事人签订仲裁协议,并且在该仲裁协议中规定不平等的权利,那么德国法院有权援引公共政策来否定这样的强制性协议”。就知识产权纠纷而言,仲裁庭可以管辖大部分与专利有关的纠纷,包括专利的范围、专利所有权归属、专利侵权以及专利许可的争议等,但是因专利无效、撤销与强制许可引起的纠纷不能适用仲裁(1980年《德国专利法》第81条),这些纠纷由德国联邦专利法院(Federal PatentCourt)享有专属管辖权(《德国专利法》第65条第1款)。根据德国现行法律,专利有效性争议不是当事人可以和解的纠纷范畴,因此不能提起仲裁。但是,近年来,德国学术界也开始质疑专利有效性争议不能仲裁的理由,因为事实上仲裁解决争议的效力仅及于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对外发生正式的拘束力。①在商标权纠纷中,除有关商标登记的法律效力、无效以及商标专用权期限届满的纠纷外,其他的商标纠纷都是可以仲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雇员根据《雇员发明法》(the Act on Employees' Inventions)所提起的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请求必须强制仲裁,在此期间,禁止法院介入。

意大利。1994年《意大利民事诉讼法典》第806条和第1966条规定,可仲裁性纠纷只局限在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权利所引起的纠纷,因此下列事项是不可仲裁的:(1)法律明确禁止的,比如,劳动保险、社会保险、医疗救助纠纷等;(2)涉及婚姻、分居以及个人身份的争议;(3)当事人无权决定的争议。如果纠纷客体不属于当事人可以和解的对象时,检察官有介入的义务。1942年《意大利商标法》( Trademark Law)和1939年《意大利发明专利法》(the lawon Patents for Inventions)明确规定,有关商标和专利的有效性纠纷必须提交法院解决,无论纠纷当事人的国籍如何。意大利最高法院指出,虽然任何有关商标或者专利有效性的争议都应当由法院作出裁决,并且必须由检察官介入。但是,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时自愿放弃或者转让权利是被允许的,因此,如果仲裁庭或者仲裁员需要在合同纠纷中确定知识产权有效性问题,那么可以就该有效性问题作出决定。

比利时。在比利时,当事人之间可以和解的纠纷都可以成为仲裁的对象,但是当事人之间不能和解或者一方当事人无权进行和解的纠纷、涉及公共机构的纠纷以及法律明确禁止仲裁的事项不能提交仲裁处理。就知识产权纠纷而言,可以和解的专利纠纷都是可以仲裁的。1984年《比利时专利法》第73条第6款②明确规定,有关专利权属、有效性,侵权以及许可等纠纷都是可以仲裁的。比利时最高法院认为,虽然专利的有效性问题涉及公众利益,但是与公共机构无关,因而是可以仲裁的。但是,对专利强制许可的异议以及因未支付年费而导致专利到期的纠纷,因为涉及公共行政机关,因而是不可仲裁的。商标纠纷可仲裁性遵守1971年《比荷卢联盟统一商标法》(the Uniform Bene-lux law)的规定。按照该法规定,“法院对违反本法而产生的纠纷享有专属管辖权”。但是学者们对这样的规定存在不同理解,部分学者认为,由此排除了商标纠纷仲裁的可能性;另外部分学者认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防止国内行政机构对于知识产权纠纷的不当干预,而不是全部否定了商标纠纷通过仲裁解决的可能。因此,这类纠纷是否可以提交仲裁一直存在争议。在比利时,著作权纠纷不能提交仲裁解决,因为比利时初审法院(the Tribunal of First In-stance)对著作权纠纷享有专属管辖权。但是,有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技术信息、计算机软件、商业名称、反不正当竞争等纠纷一般都认为是可以仲裁的,而涉及强制许可的纠纷均除外,因为这是法定禁止仲裁的事项。

芬兰。在芬兰,仲裁可以处理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的任何争议。对于不需登记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但是经过审查才产生的知识产权类型,例如,专利、商标、商业名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外观设计以及实用模型等是不可仲裁的。与此同时,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庭可以将知识产权有效性和权属等作为初步性问题审理并且得出相关的结论。

荷兰。在荷兰,知识产权许可协议纠纷以及侵权纠纷是可以仲裁的。但是,根据1986年《荷兰民事诉讼法典》第1020条第3款,涉及有效性的争议不可仲裁。荷兰1995年《专利法》第80条至第81条将解决专利争议的管辖权专属赋予海牙初审法院(Court of First Instance);根据1962年《比荷卢经济联盟商标公约》,商标有效性纠纷的管辖权属于比荷卢法院。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荷兰,涉及有效性和所有权的知识产权纠纷是可以仲裁的,因为仲裁协议的效力仅局限于仲裁当事人。此外,如果当事人作出在国外进行知识产权仲裁的有效约定,荷兰法院无权干涉。同时,因为荷兰是《纽约公约》缔约国,在知识产权仲裁中,如果一方当事人向荷兰法院申请临时救济措施或者保护时,荷兰法院应当支持。

西班牙。1988年《西班牙仲裁法》允许当事人将依法享有有自由处分权的纠纷提交仲裁解决。根据这样的规定,以财产为基础的权利争议是可以仲裁的。但是在涉及公共秩序以及第三人利益时,司法享有专属管辖权。而且,如果纠纷与当事人没有自由处分权的争议不可分开处理时,纠纷是不可仲裁的。就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而言,有关知识产权利用和转让纠纷的可仲裁性没有障碍,但是知识产权有效性和所有权争议是不能仲裁的。

瑞典。1887年《瑞典仲裁法》允许可以由法院处理的并且当事人有权协议解决的纠纷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通常而言,当事人可以协议解决的知识产权的纠纷都是可以仲裁的,包括知识产权许可、侵权纠纷等,但是,纯粹的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属于法院的管辖权范围。

加拿大。加拿大相关立法没有对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作出明确规定。加拿大最高法院在Desputeaux v Editions Chouette (1987) Inc,2003 SCC17,l SCR 178 (Can).判例中指出,有关版权的侵权争议中,当事人完全可以自由的将相关的争议提交仲裁庭解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其他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的判例。

澳大利亚。根据1976年《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法》(Federal Court of Aus-tralia Act 1976)第53条第1款规定,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法院有权将诉讼中审查的所有事项或者部分事项提交仲裁解决。因为澳大利亚的立法没有明确限制可仲裁的争议范围,因此可以认为相关的知识产权争议,包括有效性争议是可以提交仲裁解决的。但是,至今为止,没有出现过相关的司法判例。

日本。1890年《日本民事诉讼法典》第786条至第805条就仲裁作出了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议解决的纠纷可以提交仲裁解决。不经登记产生的知识产权,例如著作权、商业秘密、计算机软件中非专利部分以及商业名称等属于当事人可以协商的权利范畴,都可以提交仲裁。但是,日本专利委员会(the Patent Office)对于专利效力的判断具有专属管辖权。也有日本学者认为,由于仲裁效力仅发生在当事人之间,专利有效性争议和侵权争议都是可仲裁的。当然,如果仲裁裁决认定专利、外观设计或者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无效,这样的裁决在没有得到日本专利委员会(the Patent Office)作出无效的决定前没有强制执行效力。

新加坡。《新加坡国际仲裁法》第11章为“公共政策与可仲裁性”,明确指出,只要当事人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那么这样的争议除非与公共政策相违背,否则都可以通过仲裁解决。根据《新加坡专利法》(1994年颁布,2005年修改)第58条第6款规定,在获得法院许可的情况下,有关政府利用发明专利的相关争议可以提交仲裁解决,包括专利的有效性和专利授权的问题。新加坡的法律仅承认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才能够将专利争议提交仲裁解决,而且需要获得司法机关的许可。对于版权而言,由于不涉及登记许可授权的问题,因此有关版权争议提交仲裁受到的约束较少。新加坡版权仲裁委员会(theCopyright Tribunal)是解决版权人与版权作品利用人之间争议的常设机构。这一机构的管辖权在《新加坡版权法》(1987年颁布,2006年修改)第VII章中有明确规定,包括文学、戏剧及音乐著作表演或有线无线广播的授权;前项授权争议的调解;就教学或研究等目的的翻译、重制或发行进行授权;决定录制音乐著作的权利金数额;决定政府利用著作的条件;决定有线无线广播所应支付的合理报酬数额;主动或被动向法院就相关著作权争议提出法律意见书。虽然法律中没有明确指出侵权以及权利是否有效等争议是否属于该机构的管辖范围,但是毫无疑问仲裁委员会有权处理这类争议。著作权仲裁委员会还于1988年制定了《著作权仲裁委员会程序规则》( Copyright Tribunal Proce-dure Regulations 1988);就商标争议而言,最典型的就是新加坡域名争议解决中心(the Singapore Domain Name Dispute Resolution Service),该中心与新加坡调解中心(the Singapore Mediation Center)以及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the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合作共同处理相关的域名争议。除此之外,《新加坡商标法》规定,有关商标无效和侵权争议应当提交商标注册机关或者法院解决,而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是否可以将相关的争议提交仲裁。

印度。《印度专利法》(1970年公布,2005年修改)规定,有关专利有效性和侵权争议的专属管辖法院是地区法院,如果当事人提出撤销专利的反诉,那么则应当由高等法院( High Court)或者知识产权上诉委员会(the IntellectualProperty Appellate Board)管辖。对于专利等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争议是否可以通过仲裁解决,印度《专利法》、《仲裁法》(1940年公布)以及《仲裁和调解法》(1996年公布)都没有作出规定。一般而言,印度法院并不干预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情形非常少见。就知识产权仲裁而言,印度法院认为,由于仲裁仅对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因而有关专利等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是可以通过仲裁裁决予以解决的。

(三)较为排斥的态度

目前世界上完全排斥知识产权纠纷提交仲裁解决的国家尚不多见。在立法中明确禁止的国家只有南非。1978年《南非专利法》第18条第1款规定:“任何仲裁员都无管辖权审理及决定与本法有关的任何事项……”,因此,仲裁员对于与专利有关的纠纷无管辖权。事实上,在南非,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纠纷都是不允许通过仲裁解决的。

随着知识产权贸易日益繁荣以及相应而来的纠纷日趋频繁,许多以前抵制知识产权纠纷仲裁的国家纷纷开始允许知识产权纠纷仲裁。例如,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因为对待国际仲裁持有敌视态度,因而也不赞成知识产权纠纷的仲裁。但是,在巴西,当事人能够达成和解协议的知识产权纠纷是可以仲裁的,包括专利许可、商标转让、出版合同以及特许经营协议的纠纷等,但是有关知识产权的有效性纠纷却往往因为涉及国家公共秩序而成为不可仲裁的事项。

此外,在以色列,由于以前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非常薄弱,因而大部分以色列学者认为有关知识产权权利判断、实施和保护的决定不宜由仲裁庭作出。但是,以色列法院逐渐通过判例形成了知识产权纠纷可以仲裁的立场,包括合同纠纷和侵权纠纷等,而且如果侵权纠纷涉及专利或者外观设计等权利的有效性问题,当事人可以作为抗辩的理由。同时,即使仲裁庭认定专利或者外观设计等权利无效,但是这类权利在依法被撤销前,依据国家审查登记的效力依然保持,因而有关知识产权仲裁裁决的效力只对仲裁协议当事人有效。


标签:开封 常州 克拉玛依 六盘水 锡林郭勒盟 邢台 郴州 河北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本文关键词  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下面列出与本文章《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相关的同类信息!
  • 本页收集关于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的相关信息资讯供网民参考!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