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贴牌生产,我国目前有两种声音:一种主张打造自主商标,一种主张继续贴牌生产显然,打造自主商标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是说就应该立即摒弃贴牌生产。我们应当对中国企业的贴牌生产有足够认识 (一)应当明白贴牌生产中的地位本来就是不平等的 很早以前彼得?德鲁克就说过,以后发展中国家能不能发展,完全仰仗于跨国公司对它青的程度。沃尔玛在孟加拉采购牛仔裤,成本1美元,售价100美元,即使剥削这样厉害,孟加拉还得求着它给订单。正如施振荣的“微笑曲线”所示,做研发、营销和做生产的价值回报是不平等的,这也就决定了商标商和生产商之间的地位也是不对等的。拥有技术和市场的商标商占有绝对的主动权,对于订单、定价、交货期等核心问题生产商都缺乏话语权。选择了贴牌生产就意味着选择了被动。 (二)应当把贴牌生产看作一个阶段而非终点 贴牌生产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的生产模式,但应当将其视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在不具备人才、技术、经济实力的时候,一味地自主研发和打造商标都将加速企业的灭亡。当然,制造商始终应当树立打造自主商标的信念,何机推出自己的商标,否则,将企业生命线交由商标商是充满风险的。如果一直抱着“代工厂”安枕无忧,就不会有今天的格兰仕等一批名企的辉煌。相反,正是因为我国的玩具厂商绝大多数成为了国外企业的代工厂,才致使中国自主的知名玩具商标至今缺失。(三)应当明确贴牌生产的关键是学习 选择了贴牌生产的生产商应当清楚,贴牌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而是为了学习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光靠貼牌生产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而从传统贴牌到自主创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生产商应当把当前的收入损失看成是向先进企业学习过程中所交的学费,以及对未来自主商标发展的投资。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业界声誉才能提高自主经营的成功率。目前,广东、浙江的一些企业正在实践一种“新型贴牌”的生产模式,即在传统贴牌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自主创新的技术,从而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这是从传统贴牌到自主创新的过渡阶段,也是通过贴牌生产学习的结果。 (四)应当清楚贴牌生产也是在打造商标 从商标联合的角度看,被世界知名商标选择作为贴牌生产商说明自己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是具备较高水准的,商标商和生产商的合作是商标与生产两个领域优势的互补。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商在商标商看来也是一个商标,只不过,由于在最终产品上体现不够而未受到最终消费者的注意。既然作为一个商标,生产商就应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行业地位,提高不可替代性,以减少被动性。退一步讲,代工产品外包装上的“ Made in china”信息也是一个广义的工业型产地商标,如果能够加强产品质量并不断升级产业结构,那么“MadeChina”树立的商标声誉将帮助更多的中国自主商标顺利进入国外市场。在这方面,“ Made inJapan"商标形象的崛起过程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