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讯领域已经是腾讯的天下,QQ和微信,两个巨无霸。谁做谁死,奇虎也不例外,周鸿祎很清楚。
这个和技术无关,也和资本无关。
我不分析为什么奇虎做不成,只在这里缅怀一下我曾经使用过的那些即时通讯软件,或许你就明白了。
1.MSN,一款有多次胜出机会的产品,最后一步步走向死亡。2002年、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很流行,北上广深的白领都用MSN,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在定位上,MSN非常清晰通讯,它相当于实名制,以熟人社交为主。你必须要知道对方的ID,否则没办法查找,不会有陌生人去加你,你也没法去加别人;QQ里面都是匿名,还有个查找功能,可以根据年龄、地域等来查,那时候还流行网友见面,小年轻们想要接触社会,QQ也算是当年的“约炮神器”了。MSN主打白领,是已有圈子的维护,而QQ是结识。时任微软中国总裁唐骏认为精英气概成就了MSN神话,也将其逐渐推向死亡边缘,在“平民草根”的互联网时代,坚持以精英思维做产品的微软必将付出代价。
2.雅虎通,它的聊天室大概是一个网络时代的缩影,代表着2000年前后网络交流方式的一块重要阵地。网民在其上创建公共聊天室,五湖四海的陌生人此刻全部在同一片网络空间里畅所欲言,而当时雅虎聊天室就已经支持发私信和使用表情图标,可以说是现在群聊的祖先了。事实是通讯,雅虎都已经败落了,当年投资阿里的10亿美金成了雅虎最重要的收入。
3.飞信。面对着国内IM老大哥的强势生长,中国移动在2007年拿出了飞信。凭借着能让PC和手机互通、手机短信和PC端文字消息的互转,飞信借助移动网络本有网内用户基数迅速发展。但飞信因为代表了移动的运营商利益,它对于中移动手机用户以外的人群很不友好,让它局限在了自己的网络内。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推进,社交网络的出现,手机号不再是唯一的找人选择,微信的出现更是放大了飞信性能上的弊端,这使飞信的用户规模迅速衰退。虽然说移动目前还没有停止飞信的运营,但是从飞信又是改名又是转型“面向企业用户”的种种举措来看,它也明显已经告别普通人的生活。
4.新浪UC。新浪在2004年收购UC业务,为此支付了数千万美元的现金和股票。然而也许新浪天生就适合做新闻,没有社交的基因吧,uc并没能超过QQ。如今新浪uc的版本还停留在2010版,便没有再更新了。
5.网易POPO。2004网易上线了泡泡,当年这款作为网易战略级别的产品,曾经用了大量资金来推广,推出“装泡泡换短信”的活动,历时一年多,为网易带来1500万的用户。不过通过活动吸引过来的用户并没有粘性,随着活动结束。用户也随之离开。
6.百度hi。百度于2008年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不过此时的及时通讯市场格局早已定型。QQ在线人数早已突破千万。对于功能类似的百度hi,用户早已没有了兴趣。
7.米聊。早在米聊第一版发布后的一次聚餐中,提及腾讯,雷军说过一句话:“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可惜1个月之后,腾讯就发布了微信,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居然是QQ邮箱团队的作品。在当今国内互联网竞争环境下,腾讯是最令人敬佩的对手,依靠快速的反应、高完成度的产品以及无可比拟的互联网推广力量,总是能一举击倒对手。
8.易信。产品功能上没有足够的亮点,多半是仿照微信进行的,体验不佳让易信的发展雪上加霜,没有了产品技术的支持,又没有尚可的用户体验,越走越迷茫。毕竟让大家接手一个全新的产品,其营销成本太高,无法在前期快速树立口碑和影响力。
9.来往。刚刚飘过易信,来往就来了。腾讯最宝贵的是什么?是QQ好友关系链,你的朋友都在上面,不得不用。你不想用,朋友说我要QQ上传个东西给你,你接收一下。你不在,对方离线给你一个文件,你就要上来收——你的朋友是腾讯最好的王牌,朋友用QQ越多,你就越离不开QQ。而来往没有关系链。
以上这些产品,推出的时候我都在第一时间下载注册使用过,但是身边的人真的用的很少,导致最终还是回到使用腾讯的双雄上。这些产品的背后公司不能说实力不雄厚,技术不深厚,但是你能让用户从零开始重建关系链吗?不能。虽然现在的任何一款APP都加入了扫描手机通讯录的功能,但是,大家不可能因此而放弃一个现成的圈子。网民等不起,说用就要用。
不知道说清楚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