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浪潮席卷全球,诸多企业蓄势待发。运营商进军5G有多个问题待解:需要领头花费巨资建5G网络,需要开设与4G流量销售模式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需要应对拓展5G垂直行业业务的诸多不确定性。
为此,运营商必须打破自身组织架构局限,成立专业行业研究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建立强大赋能平台;破解5G垂直行业探索难题,确立业务发展方向。
中国移动正在积极行动,陆续成立三家产业研究院(分布在成都、上海、雄安),以5G技术为抓手,不断融入垂直行业。其中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成研院”)于2018年9月成立,是中国移动唯一一家面向5G、AI和下一代网络,引领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数字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研发机构。
那么,“新生”的产业研究院,能否在5G垂直行业打开局面,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能否助力中国移动实现业务、人员、文化、组织的迅速转型?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成研院副院长赵立君,寻找答案。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5G大热
赵立君自工作以来一直深度研究通信技术和ICT技术,成果颇多。在中国移动业务转型的大背景下,他毅然投身到通信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的研究中。随着角色的变化,赵立君必须突破自己对5G的认识,即从技术角度迅速走向产业角度。
谈及发展5G,赵立君多次提到“战略”“高度”等词。
5G在国家层面具有战略性意义,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高度重视5G。在今年1月份,纽约日报认为5G技术普及是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对中国通信设备商的打击,越来越指向5G;今年4月初,美国与韩国就“5G首商用”称号大战一场。在中国,5G成为网络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一环,5G发展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提速,我们可从三方面分析。
首先在国家政策方面,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5G是必须大力推动和发展的核心技术及应用之一。工信部多次表示,高度重视推动5G发展,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与全球产业界一起努力,共同推动5G的芯片和终端的成熟,加快5G网络的建设进程。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比市场预期时间早了很多。
其次,各省市政府出台了具体的落地措施。比如,深圳政府将投资超过4亿美元建设5G网络。这样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是前所未有的。
最后,从市场来看,5G已经成为投资的热点。现在各个领域的会议都在谈论5G。比如,在谈智慧医院、智慧交通时,演讲嘉宾如果不提到5G,就稍显“落伍”。
欲破先“立”
从产业角度开启5G应用
基于以上利好,5G业务的规模应用预计在2019年底或者2020年初实现。
5G发展不是从0到1的创新,而是从1到N的创新。尽管中国5G研发能力已经走在全球前列,但5G的行业落地仍存在症结。站在运营商的角度看,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垂直行业了解5G并应用5G,且尽量少走弯路,是重中之重。成立近一年以来,成研院走进行业,从产业角度思考探索5G应用落地的方式。
4G到5G的业务发展不同于3G到4G,无法实现整体迁移。用户定制化需求增加,且5G杀手锏应用还未出现,这都增加了行业落地的难度。运营商需要与各行业沟通融合,跨界合作,激发创新动能,在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我们一定要站在行业的角度解决行业诉求和难点。只有我们用5G解决这些困难,才能更好地让5G发挥价值,才能顺利切入行业。”赵立君回忆起两项让他印象深刻的需求。
目前,Wi-Fi技术已经在校园普遍使用,然而Wi-Fi“覆盖”并不简单。成都七中负责人坦言,学校的Wi-Fi网络和IT系统有七八套,但运营效果不尽人意。成都七中为了解决干扰和切换问题,花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陷入到“加大频率,增加天线数量,增加运维人员”的漩涡中,难以抽身。为此,成都七中希望运营商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帮助学校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5G专用网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此外,与医院行业客户探讨5G如何与医院结合时,赵立君发现5G技术可以高效支持医院信息化系统升级。“在医院这个场景下,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分层级的网络保障,比如医生进行远程手术、远程会诊时的网速就应该和病人家属上网、看电影等有所不同。”
“为此,中国移动希望通过5G切片和边缘计算等核心技术制定针对性强的5G行业专网解决方案,比如医院有医生群、病人群、病人家属群等,5G就是要研究和分析这些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赵立君强调。
“这些行业痛点正是运营商的机会。”赵立君表示,运营商可以利用集采优势降低设备成本,利用专业技术人员构建高质量网络,更可以利用5G 边缘计算、切片等核心能力,满足不同场景的行业需求。
打“破”僵局
定制化方案为试点成果加足料
可见,只有行业的痛点得到解决,5G通信技术才能获得认可。垂直行业的变革是一个点一个点地改变,一个业务一个业务地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的技术手段要与行业融合、服务也要与行业融合,只有站在行业的角度去思考, 5G应用才能自然而然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去年9月成立到现在,成研院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机构,深入行业了解需求,取得5G应用新突破。
在5G+医疗方面,成研院研发了全国首个5G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打破常规,以5G急救车为基础,配合人工智能、AR、VR和无人机等应用,打造全方位医疗急救体系,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为病人争取更大生机。
当急救病人上了5G急救车后,随车医生可以利用5G医疗设备第一时间完成验血、心电图、B超等一系列检查,并通过5G网络将医学影像、病人体征等大量生命信息实时回传到医院,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联动,快速制定抢救方案,提前进行术前准备,免去急诊等待时间。
成研院研发的该系统,已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入使用,并在宜宾6.17地震救援中得到有效运用。此外,成研院还发布了《面向智慧医疗的5G移动边缘计算白皮书》《5G智慧医院白皮书》,将经验分享给业界。
在5G+无人机方面,借助5G无人机,指挥中心能随时了解火情的变化,在灾难到来之前,提前让消防人员退回到安全区域,还可以借助5G无人机将消防设备提前运输到指定地点。目前,成研院构建了国内首个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移动应急空天基站,发布《“移动通信+无人机+卫星”空天地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在5G+教育方面,由于地理的距离、经济的差距等,许多山区的小朋友很难有机会参观各类科普展馆。现在中国移动与北京科技馆合作,通过5G+VR的方式将展品呈现给千里之外的孩子。这个应用将会在今年9月正式推出。此外,成研院还携手合作伙伴利用5G技术让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小学的小学生与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同步加入5G+VR沉浸式课堂。
这样的案例很多。不难看出,成研院是在与行业接触后,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产品,并得到了行业的欢迎与认可。
观察
5G进入垂直行业需换位思考
5G的应用和4G不同,后者主要是通过通信技术“无意识”地打造了某些爆款个人应用,而前者则是利用通信技术“有意识”地研发行业应用。
然而千行百业,应用模式不尽相同,中国移动正在不断了解垂直行业的运营规则,按照行业的逻辑去研发产品。只有这样,最终才能真正实现“5G改变社会”。成研院亦是如此,正在努力脱离运营商的传统思维模式,走在“破旧立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