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公众而言,从那之后,5G不再只是畅想。它开始距离我们越来越近,而且,现在已经正式到来了。
7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讲堂”第七期节目播出,这一次的话题,就是关于5G。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做客节目,详解其对5G热点问题的看法。
澎湃新闻记者从全国政协了解到,近一年来,由全国政协领导同志提议创设,由全国政协办公厅制作的“委员讲堂”,结合政协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委员的独特优势,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从今年4月上线开始,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目前,节目已完成了16期的录制,到现在已正式播出了7期。
第七期的“委员讲堂”将目光聚焦到了5G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上。万物互联的时代里,中国的5G技术准备好了吗? 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在芯片制造等高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在节目中,张云勇一一给出了答案。
他说,从4G到5G,手机号码和手机卡都可以不换,但手机是一定要换的,建议最好从明年上半年开始更换5G手机。在5G技术的发展上,中国毫不含糊,已站在了世界第一梯队。
芯片自给率及系统设计还需突破
改变生活,改变社会业态,改变经济发展格局,这是已然明晰的5G的价值与意义。张云勇指出,5G的背后之争,不完全是标准的专利之争,更不只是业务之争,而是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因此,全球几大热点区域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5G。
“在5G技术的发展上,中国毫不含糊,已站在了世界的第一梯队。”但是,基础性、先导性、奠基性的工作,仍需要继续进行。张云勇指出,在5G技术的发展上,中国目前还存在不少需要攻克的难题。
首先就是在关键技术上还需突破。张云勇举例说,5G频点比较高,穿透性很弱,所以基站的建设密度要比过去更多。同时,5G的功耗比4G要大,电费就变成了原来的2~3倍,“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所有的运营商都会替电网公司‘打工’。”另外,作为来自三大运营商的唯一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也注意到,运营商目前还不太了解垂直行业,而垂直行业更不懂通信,“怎么样相互对接,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然而,更大的挑战,就是芯片。张云勇发现,目前,我国的半导体自给率仍然比较低,只有10%的比重。而做芯片需要有晶圆,也就是二氧化硅,我们的晶圆代工现在还远远不够。
但有了芯片,我们还缺少一个芯片设计的软件。如果说芯片是硬件、是躯体,那软件、操作系统,就是灵魂,“但这也是长期控制在发达国家的手里。”
“将来,我们希望一方面要开放合作,另一方面也希望中国的产业链完备起来。”张云勇还指出,同时科技创新上,也要持续关注基础研究,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材料这样的基础性的行业。
可从明年开始换用5G手机
随着5G时代的不断纵深,每一个个体都将深度参与到其应用之中。最直观,也是最普遍的体现,便是手机,我们正在迎接4G手机到5G手机的过渡。
“4G到5G,手机号码是可以不换的,手机卡也可以不换,但手机是一定要换的。”对于公众切身关心的,5G手机应该什么时候换,张云勇的建议是,“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话,可以明年上半年再换。如果特别急、不差钱的话,今年下半年也可以换。现在一台5G手机,大概是8000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的第一批5G手机,没有低档与中档,只有高档。但张云勇认为,到了2022年,我们身边的人群里,或将有一半的人使用5G手机,届时,5G的高端、中端、低端的手机种类就会琳琅满目了。
无需担忧5G辐射
5G的运转特征决定了其更大于4G的功率,使用5G手机会不会对我们有更大的辐射,也是一个社会大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张云勇证实,5G基站的功率的确比4G大,但对人的辐射是完全符合国际电联规定的。
“我们所担心的无线电辐射,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个是远端的基站,一个是近端的手机。”张云勇以我们多数人都经历过的切身体会举例,“到了郊区或者是火车上,信号不稳定,会经常切换,这就是因为没有基站,这时你就会发现手机变得很热,甚至半天还没到,电量就很快耗光了。”
他解释,对此,存在一个科学上的悖论,就是基站建的越多、信号越好,手机对人的辐射影响就越小,反过来说,如果基站建的越少,手机对人的影响反而越大。“我们的手机上有多个发射功率,开机的时候,它会由一个最低的功率进行发射,去寻找我们身边的基站,如果找到了,就会持续以这个功率来工作,对人的影响就是是最小的,如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信号,手机的发射功率就会乘以2倍之后再去找基站,如果再找不到,就会再乘以2。”
“可以理直气壮地跟大家说,我们中国的基站建得非常密,覆盖人口97%,覆盖面积98%,我们的信号是全世界最好的,地上地下全覆盖,农村城市全覆盖,所以,手机对我们的辐射是最小的。”张云勇还在演讲中呼吁,“如果你是住宅的业主,一定要欢迎运营商建基站,一旦身边没有基站,手机对大家的辐射反而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