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这是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智能建筑的最新定义。
智能建筑是具备有相当的人工智能特性的建筑环境。
想象一下。在未来,当你下班回到家,前厅的传感器通过你的声音及脸部识别,识别出你和你的家人,然后门开了,电梯也开了,你家的房间门也打开了。如果快递员来了的话,前厅是开的,那快递员可以把快递放到前厅,但快递员无法进入其他的房间。
当你来到公司,电梯会根据你预先在手机上设定的时间,提前等你,避免了电梯挤不上的尴尬。在办公室,每隔半个小时,椅子就会“提醒”你要站起来活动活动。因为椅子可以根据你坐下来的凹形能判断你坐下来多少时间而没有站起来;在你下班的时候,电脑就提示你下班应该回家了;回家之后家里的智能设备就会自动帮助你调低家里的灯光。
事实上,在目前一些建筑物中,已经或多或少实现了智能管理,出入口的智能管理、家用电器的远程管理、安防的智能管理等,这些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动作识别、虹膜识别、掌识别等。
通过对建筑数据的提取,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图形编程技术,将数据可视化,数据的变化,流动,不同数据的交互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赋予了城市建筑生命的气息,而中国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打造“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底层要素是由数据组成,它们就像是照片上离散的像素,最专业的计算机工程师也不一定能运算出它们的含义。在河姆渡的眼里,它们是人与建筑、建筑与建筑的对话方式。
不仅如此,通过物联网技术24小时汇集海量数据,人力、设备、能源、通行与停车管理等大数据,使得人能与设备、建筑具备了对话的可能。
国内最大的物联网卡交易平台表示,智能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快速突变,各种高精尖人才推动着信息智能社会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