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根据应用的需要可利用互联网、行业专网甚至专用于物联网的通信专网。但是物物互联的范围最终可能超出局域网,而最适合作为物联网基础网络的通常是互联网。物联网使得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全球互联网中,并且它们可以相互进行通信,因此物联网除了具有传统网络的安全问题外,产生了新的安全性和隐私问题。例如对物体进行感知和交互的数据的保密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未经授权不能进行身份识别和跟踪等。
但是根据理论而言,物联网也是容易遭受攻击的,具体有:首先,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合中,人类会将基本的日常管理统统交给人工智能去处理,那么可以设想,如果哪天物联网遭到病毒攻击,也许就会出现工厂停产、社会秩序混乱现象,甚至于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其次在物联网的感知末端和接入网中,绝大部分采用了无线传输技术,很容易被偷听;最后是由于物联网末梢设备的在能源和处理能力有限,不能采用复杂的安全机制。
这主要是因为隐私的概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文明社会当中,但是对隐私的保护严重影响了物联网技术的传播。人们对隐私的关心的确是合理的,事实上,在物联网中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提取的实现方式与人们现在所熟知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物联网中收集个人数据的场合相当多,因此,人类无法亲自掌控私人信息的公开。此外,信息存储的成本在不断降低,因此信息一旦产生,将很有可能被永久保存,这使得数据遗忘的现象不复存在。
物联卡之家()资讯指出,自“感知中国”提出以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已进入实质发展阶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融合,是当前ICT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物联网发展至今已经产生了许多难以纳入传统法律框架的问题,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政策法规支持,突出问题表现在隐私权保护缺失、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突出等。例如依据物联网技术新研制出来的一种电子秤,人往上一站,身高、体重,血压、血脂、心跳等健康信息立马可知,然而如果缺少保护屏障,就没有健康隐私可言。再如物联网知识产权中的“公地悲剧”和物联网专利联盟中专利池滥用的问题,行政机关利用物联网手段实施监管的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机制与现行法规不配套问题,也都需要加以解决。
到目前为止其实实际上物联网严重威胁了个人隐私,而且在传统的互联网中多数是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会出现隐私问题,但是在物联网中,即使没有使用任何物联网服务的人也会出现隐私问题。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是物联网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得不到保证,人们将不会将这项新技术融入他们的环境和生活中。要实现广泛的物联网信息共享,就一定要实施严格的隐私安全保护,最大程度降低物联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物联网隐私保护要突出重点,如国家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个人隐私等,否则大面积强调信息安全,会抑制物联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