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经济系统,不是静态不动的系统。由于产业链各主体实力不同,各主体负责的任务不同,因此在资源分布和用户数量上是非平衡的。受市场需求、知识交流、政策制度的推动,竞争机制、协作机制、正反馈机制的作用,最终导致产业链的非平衡结构。
从当前国际物联网发展来看,以欧美引领技术开发和标准的制定,其他国家跟随其发展。从而分化为引领型和跟随型两大类。欧美的物联网技术标准相对完善,即美国进行技术研发,欧洲制定详细的标准体系框架,聚集业内全球100强企业,生产制造领先与他国。政府可以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物联网的开发与应用,促进物联网产业链的结构优化。日韩等国家物联网研发能力强,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有能力跟随欧美推行自主研发标准体系。虽然其国内物联网产业链没有成形,但物联网各运营商都开始积极参与,逐渐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
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用户生活质量的改变,用户对所需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在功能、易用性方面,还是外形、价格方面,都在不断提高。而物联网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不断的升级产品功能,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链很难保持稳定状态。产业链主体重新审视自身产品定位,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突破原有技术水平,引进优秀人才力量,各项制度也随之创新,资源的整合和信息知识的交流,成为产业链远离平衡态的有力动力。
另外,除了动力要素外,竞争、协作以及正反馈机制同样是推动物联网产业链远离平衡状态的有力因素,产业链通过整合外界信息和自身条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使产业链吸收负嫡流。
物联卡之家()资讯指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无论是产业实力、技术研发,还是政策支持、舆论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比如,我国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不是很早,但是近年来,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较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已进入应用阶段。
物联网产业的演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的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且产业链上的企业存在行业差异性,保持远离平衡的状态。由于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使得物联网市场的需求数量和需求结构不断变化;产业建设投资力度的增加,投资方式的多样化,使物联网市场在融资方式和消费形式方面发生相应的改变;政府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的影响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就目前来看,我国是世界上可以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化的国家之一,从前端传感、中间信息传递,到后端信息处理和应用的物联网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同时传感网标准体系也形成了初步框架。尤其是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在确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政策取向之后,“感知中国”又成为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有关部门已将物联网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正在抓紧制定促进政策;一些城市和地区也建立或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规划和设想,加快物联网产业培育的潮流在各地展开。这些都为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舆论支持。
同时,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聚集特征,主要集聚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区,而这些地区无论是在研究领域、政府政策,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很强的差异性,因此,物联网产业链是远离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