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虽然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与欧美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目前,物联网产业己初步形成的产业空间格局表现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产业规模的方面,长三角洲的在这些主要地区中排名第一。
可以看到,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环渤海地区在电子信息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方面基础深厚,其信息传输方式多样,其他配套产业和设施较为完善,从而在物联网的研发、设计、制造、系统集成、网络运营等方面获得先发优势。目前,中西部地区致力于加快各类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投入,以此来拉动物联网产业市场需求规模的提升。
从物联网产业对制造业的影响来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制造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状态,并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2017年制造业产出占工业产出比重81.49%,占第二产业产出比重68.76%。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想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就必须努力变成制造业强国。国家为此确定了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促进制造业的信息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深度改造,信息技术的影响正在从制造业的营销环节渗透到制造业的生产环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各行业的应用,必将拉动制造业增长,把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物联卡之家()通过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得知物联网产业与制造业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明显,指标之间的关联作用显著,且关联度R值均在0.7428以上,平均关联度为0.7902,最高达0.8712。与制造业行业所占比重相比,关联度高的行业产出比重也高,这充分说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制造业行业的产出是有显著作用的。
制造业的发展一直是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而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的特点是污染高、耗能高、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这使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落后,同时有悖于可持续发展观,因此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对于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调整,最主要的是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原有产业的产出水平,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正当其时。
产业链长是制造业最大的特征,其生产过程涉及到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和销售服务,物联网RFID、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制造业的材料采集、感知生产、设备监控、物流管理和售后服务环节中产生大量数据,这可以加快制造模式向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变,促进制造业从机械化走向数字化;同时物联网技术可以向制造业各环节进行技术渗透,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形成全新的制造业产业链,保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成功转型。
物联卡之家资讯指出,企业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由于规模经济、范围效应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不能将生产过程全部由一个企业来承担,因此就产生了企业间的关联,而这种企业间的关联促进了产业链的形成。而物联网产业对制造业的影响也遵循这种分工原理。随着本世纪初的信息网络普及、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专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众多的物联网企业之间对制造业均构成特殊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并促使了制造业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以及迁回合作,产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纵向生产链条不断延长,产生报酬递增的内生动力机制,通过正反馈循环,最终实现物联网产业链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