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简称IOT),目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Auto-ID中心主任Kevin 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及欧盟2008年发布的IoT2020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拓展,不再只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从本质上来说,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其核心是目前被大家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以实现充分的互联互通;其次,物联网使得物与物之间有了通信功能,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输,实现自动识别和物物通信。
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物联网是由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前沿研究热点领域,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通过嵌入式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以多跳中继方式将所感知的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配送体系监测调控层将从体系的输出结果进行监测,对出现异常报警的指标进行调控,该层的控制主体是政府,主要发挥该体系的协调功能,同时该层将于物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服务层都有对接。
其中,监测的指标从体系的管理内容中抽取出来,包括成本、客户满意度、设施设备、标准化水平、人员状态几方面;异常指标的评定和报警将按照确定指标权重、数据标准化、监测评价、异常指标输出进行,最终,政府将根据输出的异常指标对其进行专业性的调控,同时也会定期给出常规性的调控政策。
例如,在仓储监测调控方面。由于“零库存”在很多物流供应链都很难实现,所以仓储也是配送中心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仓储货物种类繁多而且流动量非常大,因此传统的仓储水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配送的需要。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物流配送仓储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的存储。在物流配送中心可以用到的物联网技术有以下:RFID托盘标签、RFID货物标签、RFID储位标签、工作人员RFID终端、温度传感器标签、光传感标签、读取设备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结合物联网建立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实现整个仓储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完成货物的合理调配,人员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配送中心的每个储位也可以应用RFID标签,通过WMS可以搜集每少储位的信息数据,并且通过配送中心的仓储系统计算出储位最佳利用方案,实现储位利用的优化配置。
对于一些对特殊货物,像是生鲜易腐的产品或者易碎的产品,由于它们的保存对于温度、湿度和存放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可以通过一些传感器来实时感知这些特殊货物的状态,并将获取数据传递至配送系统,保证货物的安全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