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如下:
全国首批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牌照发放;-上海市第三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公布;-长三角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首批长三角一体化测试牌照发放;-5GAA(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全球首个5G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启动;-国家云控基地暨上海国际汽车城云控示范区发布;-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产业合作签约及智慧交通上线。
其中,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的颁发,使得上海成为国内首个为企业颁发该项牌照的城市。此前,2016年和2018年,上海在嘉定区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也分别摘得国内第一个封闭测试区和开放道路测试区头衔。
此次,首批获得示范应用牌照的三家企业分别是上汽、宝马和滴滴。
根据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霖透露,截至今年7月,上汽、宝马、华为、滴滴等72家企业在封闭测试区进行了测试,天次为1100余天;开放道路测试方面,上汽、蔚来、宝马、图森、初速度、华为、仙途智能、上汽大众、上汽商用车等11家企业已经获得了相关牌照。
此次颁发的示范应用牌照则更进一步。
据界面新闻了解,获得示范应用牌照的企业可先行在城市道路中开展示范应用。
与开放道路测试牌照不同,示范应用牌照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从技术成熟向市场化、商业化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不局限于单纯的测试行为,开始尝试功能化的载人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或将走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此次出台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首次申请示范应用车辆最多可达50辆,满6个月且运行良好还可追加。
此外,上海市还公布了第三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在大幅延长里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测试应用场景的丰富性与多样化。在原有11.1公里的基础上,新增42.5公里,长度达到53.6公里,覆盖面积65平方公里,涉及不同类型与等级的道路,测试场景由350个增加到1580个。全新的场景将智能网联汽车的活动范围伸展至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工业区、商业区、交通枢纽、住宅区等。
今年9月7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共同签订了《长江三角洲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合作协议》。此次大会上,全国首批长三角测试牌照也正式发放。
首批获得长三角测试牌照的企业为浙江吉利、安徽江淮、江苏中智行。
长三角测试牌照的发放,进一步推动三省一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的互联、互通、互认、互信,避免重复测试导致资源浪费,节约了企业研发测试的成本,大幅缩减产品开发的时间。
界面新闻观察发现,不论是上海市首批示范运营牌照,还是长三角首批测试牌照,都由2家车企加1家科技公司的配置组成。据了解,这样的安排并非巧合。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以往完全不同。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光靠车企不够,更需要新的科技公司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才行。”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赵福全在会上表示。
显然,上述两个“首批”牌照的发放就是基于以上思路进行的。
5G技术被认为是实现智能网联的基础通信保障。在本届大会上,也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
本次大会上,嘉定区联合上汽集团、华为、中国移动等公司启动5GAA全球首个5G智慧交通示范项目。
5GAA是跨国界、跨行业、跨领域的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产业联盟组织,致力于探索5G在车联网通信解决方案中的全面合作,目前涵盖了全球主要整车企业、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商。
而此次大会发布的国家级云控示范区将是是实现上述场景的重要背书。该示范区由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倡导,上海嘉定与启迪控股共同建设。
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将要构建的是一张为网联自动驾驶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其目的是充分运用新一代通信与定位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围绕自动驾驶产业化的核心需求,实现“车路云”深度融合后的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协同控制,贯通“车路数据”。
赵福全认为:“平台是最重要的,一旦成为平台之后,我们所有人都成为了平台的一分子,大家都说智能网联汽车一定要做极致的体验,但是极致体验没有底层核心技术支撑是做不到的。而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征程中,云控平台就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
“一辆辆自动驾驶的公交车缓缓停靠站头,车门自动打开,市民排队上车,前往商场、单位、学校,摄像头和雷达是它的眼睛、车载终端系统和智能化路侧单元是它的大脑、多维度云控平台是它的神经网络,它路感顺畅自如、判断安全高效……”,正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上海嘉定,或将率先出现这样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