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卡(http://)消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AI天气预测也成为了比较热门话题,甚至有科研团队称研发出新算法,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提前一周预测台风,让人类“防患于未然”。
AI知晓灾害性天气“动向”
过去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里听到“局部地区”,例如局部地区有阵雨、局部地区有暴雪等,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运用,现在天气预报中的提到“局部”的次数变少,地点和时间比较精确的预报变多,这是中国大数据计算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人工智能这员“新队员”的加入,让计算结果与真实情况差距不断缩小。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广场上,一台移动气象观测车正不停运转,实时监控着气象环保数据,把进博会监测点的所有气象信息和天空实况传回总部,第一时间播报最为精准全面的气象服务信息。第二届进博会上,上海气象部门研发的“智慧气象”——“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将先期试用。
上海市气象局研究员、上海中心气象台台长马雷鸣介绍说,在上海,人工智能在灾害性天气预报中主要运用在天气监测、短临预报(0-6小时)、短期预报(2-3天)。“在短临预报中,应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学习海量历史雷达资料所反映的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能推测出灾害天气未来1-2小时的演变趋势,而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能对数值模式短期预报误差作出订正。比如,今年台风‘利奇马’的防御战中,气象局就基于数值模式短期预报误差订正技术,使台风风雨影响更加具体明确。”
长三角联动让污染天气无处遁形
一天7份24小时逐小时天气预报,每半小时一次云高、云量、天气现象的人工加密观测。
从3日开始,气象应急观测车就已经进入现场进行气象保障服务,每分钟将风向风速、气压、温度、湿度、雨量等气象要素传回上海市气象局,将进博会期间的“风云变化”悉数记录,并及时变成“精细化天气服务专报”,而关键区域的逐小时精细天气预报随时可查,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精细的气象服务。
马雷鸣说,为了保障进博气象,今年进博会气象台人员更为壮大,光首席预报员就有8名,设置了天气预报岗、气候预测岗、环境气象岗、现场服务岗和运行保障岗等岗位。随着长三角气象一体化加深融合,进博会期间,沪苏皖浙四地加强了气象联动和会商,能更全面掌握天气变化的动向,尤其是,实现了长三角雷达拼图和人工智能雷达外推的动态播放、叠加显示。一旦出现秋季易高发的霾等污染天气,气象和环境专家联手,能精准预报出污染物的“行动轨迹”,提前做好预警和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