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知识库 > 电话机器人威廉(小威智能机器人怎么使用)

电话机器人威廉(小威智能机器人怎么使用)

热门标签:宁波营销电销机器人 400电话申请哪个比较好 地图标注公司怎么盈利 企业地图标注价格 电子地图标注赚钱店 如何把地图标注地点和距离 广东电销语音机器人 威海外呼电销机器人销售公司 高清晰地图标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电话机器人威廉,以及小威智能机器人怎么使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电话是怎样发明的,是谁发明的?未来的电话又会是怎样 2、爱迪生和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3、电话发明者是谁 4、电话是谁发明的? 5、电话机是谁发明的 电话是怎样发明的,是谁发明的?未来的电话又会是怎样

电话的发展史: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当时,法国和奥地利正在作战,信号系统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从奥军手中夺取埃斯河畔孔代的胜利消息传到巴黎。以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等也先后建立了这样的通信系统。据说查佩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7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提出了远距离传送话音的建议。而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并且把这种通信方式称为—Telephone,一直延用至今。

1832年,美国医生杰克逊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邮船上,给旅客们讲电磁铁原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法国的信号机体系只能凭视力所及传讯数英里,莫尔斯梦想着用电流传输电磁信号,瞬息之间把消息传送到数千英里之外。从此以后,莫尔斯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莫尔斯从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在电线突然截止时会迸出火花这一事实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截止片刻发出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电流接通时间加长又作为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到远处了。1837年,莫尔斯终于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莫尔斯亲手操纵着电报机,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64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由“嘀”、“嗒”声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电报。

谁发明了电话?

目前,大家公认的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其实,就在他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E·格雷的人也申请了电话专利权。

在他们两个之前,欧洲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这方面的设想和研究。早在1854年,电话原理就已由法国人鲍萨尔设想出来了,6年之后德国人赖伊斯又重复了这个设想。原理是:将两块薄金属片用电线相连,一方发出声音时,金属片振动,变成电,传给对方。但这仅仅是一种设想,问题是送话器和受话器的构造,怎样才能把声音这种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进行传送。

最初,贝尔用电磁开关来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这对于声波这样高的频率,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的成功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分析原理,原来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现在看来,这原理就是一个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也知道,但是那个时候这对于贝尔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发现。

格雷的设计原理与贝尔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话器内部液体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1877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同时,还有很多人对电话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专利之争错综复杂,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权,从此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17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20%。

技术发展

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Strowger的“自动拨号系统”减少了人工接线带来的种种问题,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 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15年1月25日,第一条跨区电话线在纽约和旧金山之间开通。它使用了2500吨铜丝,13万根电线杆和无数的装载线圈,沿途使用了3部真空管扩音机来加强信号。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话在中国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近代的邮政和电信。1900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1904年至1905年,俄国在烟台至牛庄架设了无线电台。中国古老的邮驿制度和民间通信机构被先进的邮政和电信逐步替代。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邮电通信仍然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中。加上连年战乱,通信设施经常遭到破坏。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战争需要和企图长期统治中国的目的,改造和扩建了电信网络体系,他们利用当时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和政治制度的腐败,通过在技术、设备、维修、管理等方面对中国的通信事业进行控制。

1949年以前,中国电信系统发展缓慢,到1949年,中国电话的普及率仅为0.05%,电话用户只有26万。

1949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年“文革”,邮电再次遭受打击,一直亏损,业务发展停滞。到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每200人中拥有话机还不到一部,比美国落后75年!交换机自动化比重低,大部分县城、农村仍在使用“摇把子”,长途传输主要靠明线和模拟微波,即使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长途电话打不通,15%的要在1小时后才能接通。在电报大楼打电话的人还要带着午饭去排队。

1978年,全国电话容量359万门,用户214万,普及率0.43%。

改革开放后,落后的通信网络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加快了基础电信设施的建设,到2003年3月,固定电话用户数达22562.6亿,移 动电话用户22149.1亿户。

古今中外,多少人曾经为了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而努力,在电信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人们尝试了各种通信方式:最初的电报采用了类似“数字”的表达方式传送信息;其后以模拟信号传输信息的电话出现了;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方式以其明显的优越性再次得到重视,数字程控交换机、数字移 动电话、光纤数字传输……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进。

百年老电话

电话发明至今,从工作原理到外形设计都有不小的变化,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们一起去走走这条电话百年发展的道路。这些电话都是世界各地的古董电话收藏爱好者们的藏品。

1878年,手持电话

这部电话是由Werner Siemens于1878年在德国制造的。它的听筒和话筒是一个,听话和说话时交替使用。

1879年,盒式电话

这部电话配备了Viaduct制造公司生产的磁力发电机由红木制成,还配有一个柱状听筒。

1880年,贝尔电话

这是第一种在欧洲使用的电话。它取代了电报,比装有手柄的磁力发动机电话先进。

1881、1882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

左面的电话称为美国贝尔型,1881年制造,由位于哥本哈根的国际贝尔电话公司使用。L.M.Ericsson制造。这款电话在上世纪末盛行。

1885年,“埃菲尔铁塔”磁力发电机电话

这款电话由L. M. Ericsson于1885年制造。在当时这是第一款放在桌面上的电话。麦克风设在旋转臂上,曲柄用来接通交换机。

1885、1902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

由Ferdinand E. Stensen于1885年在哥本哈根制造,是最早的一部由丹麦人制造的电话。这款是在霍森的Emil Mdlers电话公司制造的。

1885年,木支架桌式电话

生产厂商及产地不详。

1892年,电动折叠橱式桌面电话

这种电话多数用于家庭、宾馆和电话亭。

1892年,带听筒的“埃菲尔铁塔式”电话

这是一部真正的经典电话,1892年,由L. M. Ericsson制造。这款电话流传全世界,生产近百万台。

1893年,“咖啡壶式”电话

这款电话在丹麦只有几个样品,对收藏者来说它最富吸引力和收藏价值。 1899年,数字机械墙式电话

这种数字机械电话有墙式和桌式两种。

1900年,直立桌式电话

这种圆肚形桌式电话是青铜镀镍的。在挂杆下面有一块结实的电木。它还有一个可以炫耀的外设听筒。

1900年,直立锥形桌面电话

这部电话有个绰号叫“油壶”,都是因为它的外形。

1900年,20线分离电话

本款是所谓的20线分离电话。只能用于内部通话,由L. M. Ericsson瑞典制造。

1901年,磁力发电机台式电话

本款是1901年由Ferdinand E. Stensens Telefonfabrik在哥本哈根制造的。注意看它的听筒,单独挂在挂钩上。可能是因为当时电话接入质量不高,有时必需用两只耳朵听。

1902年,Kellogg角落台式电话

这种角落台式电话多数用于家庭、办公室和电话亭。它是由美国哈得伍得电话公司制造的。是从加利弗尼亚一个小镇的农夫手中买到的。

1902年,公用电池墙式电话

这种电话不需转动手柄,拿起话筒直接与接线员通话。它是从旧金山一个古玩店中买来的。

1904年,磁力发电机共线电话

本款电话在1904由L.M.Ericssom制造。此款电话可由四个用户共享一根电话线。 1753年2月17日,用电流进行通信的设想首次在一本名为《苏格兰人》的杂志上提出,文章署名为C.M.。

1784年8月15日,一种叫“遥望通信”的视觉通信方式首次在法国里尔和巴黎之间使用。

1796年,英国人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的办法,并将之命名为Telephone,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制作出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

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用电磁学原理用于电报传输的电报机。

1837年6月,英国人库克获得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使用。

1837~1838年,莫尔斯又发明了将电流“通”和“断”来编制代表数字和字母的码—莫尔斯码。

1843年,莫尔斯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大厦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50年8月28日,第一条海缆由约翰和雅各布?布雷特兄弟俩在法国的格里斯-奈兹海角和英国的李塞兰海角之间的公海里铺设,但是,只拍发了几份电报就中断了。原来,有个打渔人用拖网钩起了一段电缆,并截下一节高兴地向别人夸耀这种稀少的“海草”标本,惊奇地说那里装满了金子。

1876年3月10日,英国苏格兰人贝尔发明电话,“沃森先生,快来帮我”成了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语音。当时贝尔将话筒中的酸液溅到了腿上。

1879年,天津与大沽北塘炮台之间架设了电报线。

1882年2月21日,丹高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设立了电话交换所。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机。

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

1900年,上海南京电报局开办市内电话,当时只有16部电话。

1901年,马可尼实现了隔着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

1903年,无线电话试验成功。

1907年11月8日,法国发明家爱德华?贝兰在法国摄影协会大楼里表演了他的研制成果—相片传真。

1919年,帕尔姆和贝兰德发明了“纵横制接线器”。十年后,瑞典松兹瓦尔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纵横制电话局。

1920年7月,中华邮政开办邮传电报业务。

1937年,英国人里夫斯提出用脉冲所有组合来传送语音信息的方法(脉冲编码调制)。

1945年10月,英国人A?C?克拉克提出静止卫星通信的设想。

1946年,埃克特和莫奇利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通信的概念,将移 动电话的服务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构成蜂窝移 动通信系统。

1950年12月,中国东北长途明线国际干线工程建成,北京到莫斯科有线载波电路开放。

1954年7月,美国海军利用月球表面对无线电波的反射进行了地球上两地电话的传输试验。并于1956年在华盛顿和夏威夷之间建立了通信业务。

1956年,在英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大西洋海底铺设完成了电话电缆,使远距离的大陆之间电话通信成为现实。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于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

1958年8月,首部国产12载波电话设备在上海邮电器材厂研制成功。

1960年1月,中国首套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上海吴淞电话局开通使用。

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用强大的普通光照到人造宝石上,制造出了比太阳光强1000万倍的激光。

1962年,美国研究成功了脉码调制设备,用于电话的多路化通信。

1965年,第一部由计算机控制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一个电话新时代的开始。

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提出以玻璃纤维进行远距激光通信的设想。

1969年,北京长途电信局安装成功中国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提出了研制ARPA网的计划,1969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著计算机通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1970年,世界上第一部程控数字交换机在法国巴黎开通,这标志著数字电话的全面实用和数字通信新时代的到来。

1972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首次提出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概念。

1974年,中日海底电缆开始建设,这是中国参与建设的首条国际海底电缆。

1975年,中国自行研制设计的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设备通过国家鉴定,开始批量生产。

1976年3月,中国自己研制的首条大容量传输系统—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在北京、上海、杭州建成投产,全长1700公里。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任务是制订泛欧移 动通信漫游的标准。

1982年,中国第一批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北京市东、西长安街等繁华街道出现,共22个投币式公用电话亭。

1982年12月,从日本引进的首个万门程控市话交换系统在福州市电信局投产使用,建成中国首个引进的程控电话局。

1983年,AMPS蜂窝系统在美国芝加哥开通。

1904年,“蜘蛛式”民用波段电话

L. M. Ericsson’s第一部民用波段电话。 1905年,芝加哥的树式桌面电话

这部桌面电话被称作“大腹便便”,因其手柄的中部隆起而得名。

1905年,门廊对讲机

这是一部康涅狄格州电信公司的32门门廊对讲机。

1905年,11数字拨号桌式电话

它采用了11个数字拨号的方式。

1907年,“德国模式”的电台波段电话

于1907年在德国由E.ZwuetyschCo制造,此款电话的出现可以一定程度解决通话等待时间太长的问题。

1907年,磁力发电机式电话

这部电话1907年由L.M.Ericsson制造。值得注意的是:接听电话时,要将听筒悬挂在分离的挂钩上。这是当时电话生产商的统一标准。

1908年,CH-08扩音器电话

由KTAS推出。

1910年,互联电话

这是一部由S.H. Couch公司生产的直立桌面互联电话,用于办公室间的通信。

1912年,办公用排列机

这部电话通过主机可同时带有17个分机,每个分机都可以打出去,并且分机之间也可互相接通。

1912年,CH-08壁式电话

此款电话生产于1912年,由丹麦人在哥本哈根制造的,可自动收发电报。

1912年,磁力发电机电话

由在L.M.Ericsson制造的电报传真电话,经常偏远地区或小岛上使用。

1914年,Magnavox抗噪音桌面电话

这部电话的独特设计在于当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穿过话顶部的小孔使电话中的振动板振动。噪音进入话筒时就会被消掉。其双旋转听筒有助于阻止无用的噪音。

1914年,Magnavox抗噪音桌式电话B1型

同样具有消除噪音的功能。

1914年,磁力发电机电话

于1914年在HORWENS制造,可以用来电报传真。

1915年,Veau桌式电话

资料不详。

1915年,家庭自制壁挂电话

这部电话在东俄勒岗一个废弃的农场中发现。当地有近20个废弃的农场的墙上留有挂过电话的痕迹。

1920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

这部电话于1904制造,并于1920更新,配备了可接、听转换的旋转红色按钮。

1927年,D-08半自动电话

第一部拨号电话,它的出现将代替交换机的人工呼叫系统。拨号装置是在1927年安装的,它真正使用是在1978年。

1927年,交流发电振铃电话

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丹麦Horsens制造,70年代仍在使用。

1929年,自动壁式电话

资料不详。

1930年,D-30半自动镀金电话

此款电话是丹麦企业在1930完成制造的,其特别之处是表面镀金,而当时多数电话漆黑的,并且此电话有拨号装置。

1930年,FL-30自动电话

30年代由丹麦制造的,它用字母拨号。同类电话使用了大约48年。

1935年,自动电话

此款电话被用于与偏远地区的电信交换机的联络,它的设计受到30年代美国电话业的影响。

1943年,CB-43型电话

这部电话是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丹麦制造,它内部设计两种振铃声,用于区别市内外来电。

1951年,F-51自动拨号电话

这部电话是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制造的。

1952年,F-52自动拨号电话机

于1952制造,不同于往日黑色电木材料,它是用象牙和较晚一些出现的塑料材料制成。

1956年,“Ericofon”自动拨号电话

此款电话由瑞典L.M.Ericsson设计和制造,命名为Ericofon。它是用新型的材料制成的,比传统电话的听筒还轻得多。

1968年,F-68自动拨号电话

这部电话是七十年代最为常见的电话,它最初设计是在六十年代,在丹麦被广泛制造生产。

1970年,F-68按钮拨号电话

丹麦首次使用的按钮电话,这部电话是用数字按钮代替原来的拨号方式。

1976年,76E/DK80型按钮拨号电话

在1972由Jutland Telephone公司最初制造的。

1979年,F-79按钮拨号式计费电话

此款电话介于普通电话与公用电话之间,它主要用于服务场所、旅馆等类似地方,可以防盗打电话功能。 1980年,DA-80按钮拨号电话

这部电话的设计标志着电子学理论真正进入电话行业。

1982年,便携式电报电话

此款电话由Ericsson无线系统所制造,当时它只能在丹麦、芬兰、挪威及瑞典等国家使用,它的出现为以后GSM移 动电话系统开辟了新的天地。

1983年,DanMark 2按钮电话

DanMark2于1983年制造,是八十年代最先进技术的体现。它具有许多功能,如电话号码记忆功能、重拨功能、监听功能、24种铃声。

电话是通过电信号双向传输话音的设备。

一部普通的电话历史上对电话的改进和发明包括:碳粉话筒,人工交换板,拨号盘,自动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双音多频拨号,语音数字采样等。近年来的新技术包括,ISDN,DSL,模拟移动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等。

这一行业通常分为电话设备制造商和电话网络运营商。在历史上,网络运营商通常都拥有全国性的垄断。近年来,随着全球电信市场的开放和整合以及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多家运营商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局面。例如,贝尔系统,即ATT的下属公司曾拥有美国电话市场的80%。1984年,由于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诉讼,贝尔系统被迫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地方贝尔公司。

爱迪生和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

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扩展资料

电话的发展历史

电话机是美国人A. G. 贝尔于1876年发明的。他用两根导线连接两个结构完全相同、在电磁铁上装有振动膜片的送话器和受话器,首先实现两端通话。但通话距离短、效率低。1878年出现了炭精送话器,使电话机送话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话器结构也有改进。

最早的电话机是磁石电话机,靠自备电池供电,用手摇发电机发送呼叫信号。1880年出现共电式电话机,改由共电交换机集中供电,省去手播发电机和干电池。1891年出现了旋转拨号盘式自动电话机,它可以发出直流拨号脉冲,控制自动交换机动作,选择被叫用户,自动完成交换功能。

从而把电话通信推向一个新阶段。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按键式全电子电话机。除脉冲发号方式外,又出现了双音多频(DTMF)发号方式。随着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双音频按键电话机已逐步普及。电子电话机电路正在向集成化迈进,话机专用集成电路已广泛用于话机电路各组成部分。

各种多功能电话机和特种用途电话机也应运而生。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将拨号、通话、振铃三种功能集于一块集成电路上的电话机。随着话音识别技术的发展,直接用话音“拨号”的新型电话机也正在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话机

电话发明者是谁

通常人们将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认为是电话的发明者。但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

电话的真正发明者,1855年,安东尼奥·穆齐在自己的居所内设置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话系统。1860年,他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他的发明,但是它当时实在太穷了,只能申请10美元的临时专利权,但这种情况只维持了3年。1876年,美国专利局将电话的“永久专利权”判给了与穆齐同一实验室的亚历山大·贝尔。结果引起了两人之间就电话发明权归属的纷争,并经历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诉讼。而直到100多年后的2002年6月15日,美国国会才通过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

1808年4月13日,穆齐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834年移居到古巴。为了增加收入以改善生活环境,他开始对自己很感兴趣的电生理学进行研究。不久,他就研究成功一种用电击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使他在哈瓦那的名声大震。1849年的一天,当他用一套电疗器械给在另一房间的朋友治疗时,奇迹出现了。通过连接两个房间的一根电线,他清楚地听见了仪器里传出了朋友的声音。当时他把一块与线圈连接的金属簧片插入了朋友的口中,线圈连接导线,通到另一个房间。实际上,金属簧片在这里起到了传感器的作用,正是由于与线圈相连接,从而把它的振动转变成了一种电流。此时,他马上意识到这一现象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并立即着手研究被他称之为“会说话的电报机”的装置。而那时贝尔才只有两岁。

1850年,穆齐从古巴移居到美国纽约,以生产蜡烛谋生。1855年,他在自己的居所内设置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话系统,以方便行动不便的妻子从二楼打电话到他的地下工作室。1860年,他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他的发明,并在纽约的意大利语报纸上发表了关于这项发明的介绍。但是由于他的英语表达能力极差,无法向商界推荐这套会说话的装置。而且他是在太穷了,连申请电话“永久专利权”的250美元也支付不起,最后只能申请只需付10美元的临时专利权,但这种情况只维持了3年。

1876年,由于美国专利局批准了与穆齐同一实验室的亚历山大·贝尔的电话“永久专利权”申请,结果引起了两人之间就电话发明权归属的纷争,并经历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诉讼。1887年7月,美国法官威廉·华莱士宣布了一项历史性的判决,将电话原创权判给了自己的同胞贝尔,而他则成为了败诉方。而事实上,他才是这项革命性装置的真正构思者。

对此判决,穆齐深表不服,并开始上诉。但是由于他不善言辞,生性懦弱,且对商业的运作一窍不通,再加上经济桔据,缺乏资金,以致最终也未得到法律和社会的认可。就这样,贝尔便堂而皇之地被戴上了“现代通讯之父”和“电话发明者”的桂冠,并独享世界上给予的各种荣誉。

1889年,穆齐的波折人生,伴着他未能在有生之年捍卫自己发明的遗憾,于默默无闻中结束,一场旷日持久的名誉官司也从此被搁置起来。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100多年后,2002年6月15日美国国会通过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 电话发明权终于“物归原主”,这位已长眠于九泉之下的非凡人物的贡献也终于得到了承认。从此,人们可以,也应该改变传统的说法,“意大利的安东尼奥·穆齐才是电话的真正发明人”。

当然,贝尔在对电话的推广和改进方面所作贡献,也是不容置疑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当提到电话的发明,一定会联想到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贝尔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语音的组成,并在精密仪器上分析声音的振动。在实验仪器上,振动膜上的振动被传送到用炭涂黑的玻璃片上,振动就可以被“看见”了。接下来,贝尔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将声音振动转化成电子振动。这样就可以通过线路传递声音了。几年下来,贝尔尝试着发明了几套电报系统。渐渐地,贝尔萌生了一个想法,发明一套能通过一根线路同时传送几条信息的机器。他设想通过几片衔铁协调不同频率。在发送端,这些衔铁会在某一频率截断电流,并以特定频率发送一系列脉冲。在接收端,只有与该脉冲频率相匹配的衔铁才能被激活。实验中,贝尔偶然发现沿线路传送电磁波可以传输声音信号。经过几次实验,声音可以稳定地通过线路传输了,只是仍然不清晰。由于贝尔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长时间里他的研究都没有进展。1876年,在贝尔30岁生日前夕,通过电线传输声音的设想意外地得到了专利认证。贝尔重新燃起了研究的热情。1876年3月10日,贝尔的电话宣告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贝尔并不是惟一致力于发明电话的人。一个叫伊莱沙·格雷的人就曾与贝尔展开过关于电话专利权的法律诉讼。格雷与贝尔在同一天申报了专利,但由于在具体时间上比贝尔晚一点(只晚了2个小时左右),最终败诉。

如今在穆齐的出生地佛罗伦萨有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这里安息着电话的发明者——安东尼奥·穆齐”。

在他们两个之前,欧洲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这方面的设想和研究。早在1854年,电话原理就已由法国人鲍萨尔设想出来了,6年之后德国人赖伊斯又重复了这个设想。原理是:将两块薄金属片用电线相连,一方发出声音时,金属片振动,变成电,传给对方。但这仅仅是一种设想,问题是送话器和受话器的构造,怎样才能把声音这种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进行传送。

最初,贝尔用电磁开关来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这对于声波这样高的频率,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的成功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分析原理,原来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现在看来,这原理就是一个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也知道,但是那个时候这对于贝尔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发现。

格雷的设计原理与贝尔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话器内部液体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1877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同时,还有很多人对电话的工作方式进行了

各种各样的改进。专利之争错综复杂,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权,从此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17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20%。

电话是谁发明的?

亚力山大*贝尔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亚力山大.格雷厄姆.贝尔(Bell,Alekander Graham)发明了电话。至今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门口,仍钉着块镌有:1875年6月2日电话诞生在这里的铜牌。 1876年2月14日,贝尔申请了那个著名的他和沃森一直研究着的装置——电话的专利。同一天另一个发明家格雷(1835-1901)也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相似设备的专利申请书,只因比贝尔晚了几个小时而痛失电话发明权。 贝尔获得电话的专利证书 1876年3月10日,贝尔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自己的腿上,疼痛之中他叫了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没有想到,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他的助手沃森的耳朵里。这句极普通的话,也就成为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话音而记入史册。

希望采纳

电话机是谁发明的

是 亚历山大·贝尔

人物简介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电话机器人威廉,1847-1922)美国(英国裔)发明家和企业家。电话机器人威廉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被世界誉为“电话之父”。

贝尔1847年3月3日出生在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并在那里接受初等教育。1870年贝尔移民到加拿大,一年后到美国。1882年加入美国国籍。加拿大贝尔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话。此外,他还制造了助听器;改进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他对聋哑语的发明贡献甚大;他写的文章和小册子超过100篇。从1875年到1922,他组装这个装置是为了发现美国总统詹姆士·加菲尔德体内的子弹。结果探测器倒是能工作,不过就是定不出子弹的位置,因为检查时加菲尔德总统躺在了一张金属架床上。

[编辑本段]生平介绍

“电话机器人威廉我知道命运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我知道巨大的成功马上就要到来。”贝尔曾自信地向世界这样宣告。

1847年3月3日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父亲是一位嗓音生理学家,并且是矫正说话、教授聋人的专家。

1862年贝尔进入著名的英国爱丁堡大学,选择语音学作为自己的专业,贝尔通过总结父辈们的经验进步很快。

1867年毕业后又进英国伦敦大学攻读语言学。就在此时,英国发生大规模肺病,贝尔先后失去了两个兄弟,其父带着全家迁居加拿大以躲避瘟疫。

1869年22岁的贝尔受聘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语言学教授,担任声学讲座的主讲。在莫尔斯电报发明后的20多年中无数科学家试图直接用电流传递语音,贝尔也把发明电话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电话是传递连续的信号而不是电报那样不连续的通断信号,在当时的难度好比登天。他曾试图用连续振动的曲线来使聋哑人看出“话”来,没有成功。但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每次电流通断时线圈发出类似于莫尔斯电码的“滴答”声,这引起贝尔大胆的设想:如果能用电流强度模拟出声音的变化不就可以用电流传递语音了吗?随后的两年内贝尔刻苦用功掌握了电学,再加上他扎实的语言学知识,使他如同插上了翅膀。他辞去了教授职务,一心扎入发明电话的试验中。在万事俱备只缺合作者时他偶然遇到了18岁的电气工程师沃特森。两年后,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制成了两台粗糙的样机:圆筒底部的薄膜中央连接着插入硫酸的碳棒,人说话时薄膜振动改变电阻使电流变化,在接收处再利用电磁原理将电信号变回语音。但不幸的是试验失败了,两人的声音是通过公寓的天花板而不是通过机器互相传递的。

正在他们冥思苦想之时,窗外吉他的丁冬声提醒了他们:送话器和受话器的灵敏度太低了!他们连续两天两夜自制了音箱、改进了机器。然后开始实验,刚开始沃特森只从受话器里听到嘶嘶的电流声,终于他听到了贝尔清晰的声音“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1875年6月2日傍晚,当时贝尔28岁,沃特森21岁。他们趁热打铁,几经半年的改进,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电话机。1876年3月3日(贝尔的29岁生日),贝尔的专利申请被批准,专利号为美国174465。其实,在贝尔申请电话专利的同一天几小时后,另一位杰出的发明家艾利沙·格雷也为他的电话申请专利。由于这几个小时之差,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贝尔为电话的发明者。

回到波士顿后两人继续对它进行改进,同时抓住一切时机进行宣传。两年后的1878年,贝尔在波士顿和沃特森在相距300多公里的纽约之间首次进行了长途电话实验。与34年前莫尔斯一样取得了成功。所不同的是他们举行的是科普宣传会,双方的现场听众可以互相交谈。中途出了个小小的问题:表演最后节目的黑人民歌手听到远方贝尔的声音后紧张得出不了声,急中生智的贝尔让沃特森代替,沃特森鼓足勇气的歌声使双方的听众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试验圆满成功。

1877年,也就是贝尔发明电话后的第二年,在波士顿设的第一条电话线路开通了,这沟通了查尔期·威廉期先生的各工厂和他在萨默维尔私人住宅之间的联系。也就在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电话给《波士顿环球报》发送了新闻消息,从此开始了公众使用电话的时代。

1922年,贝尔逝世于加拿大巴德克,享年75岁。

[编辑本段]人物轶事

●故事一

电报的发明,把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向远方。这是人类信息史 上划时代的创举。但久而久之,人们又有点不满足了。因为发一份电报,需要先拟好电报稿,然后再译成电码,交报务员发送出去;对方报务员收到报文后,得先把电码译成文字,然后投送给收报人。这不仅手续繁多,而且不能及时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对方的回电,还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人们对电报的不满,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新的探索。

最早提出远距离传送话筒接力传送信息的建议。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休斯为这种通话方式所取的名字——“电话”,却一直沿用至今。

19世纪3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探索用电磁现象来传送音乐和话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贝尔和格雷了。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苏格兰,他的祖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事业,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声音的现象,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这就是贝尔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预言:“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说到电话的发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贝尔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这部电话机的送话器,在原理上与另一位电话发明家格雷的发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诉。一场争夺电话发明权的诉讼案便由此展开,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最后,法院根据贝尔的磁石电话与格雷的液体电话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几个小时提交了专利申请等这些因素,作出了现在大家已经知道结果的判决,电话发明权案至此画上句号。

尽管如此,电话仍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凝聚着包括贝尔在内的许多电话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故事二

他的父亲全神贯注、满怀激情地全神贯注于研究人的声音的发生和作用过程,特别是教耳聋的人如何运用声音。因为那个时候,耳聋的人生活在永恒的孤寂之中。他们不仅听不见,而且也不会说话。毕竟,他们听不见说的话,又怎么能发得出声来呢?也许,老贝尔的这一执着爱好是促使他日后同成为自己妻子的人结婚的原因之一。因为后来生下电话的发明者的那位妇女……是个聋人!

年轻的贝尔。贝尔带着自己父亲的执着爱好长本。1870年,他由于健康不佳从英国移居加拿大。不久之后,他就以成功地教会耳聋者说话而引起波士顿一位富商的注意。这位商人有个耳聋的女儿梅布尔。可否请贝尔先生教梅布尔说话呢?可以。他愿意教。他教了梅布尔。他们相爱了。是梅布尔鼓舞他进行了所有那些使人精疲力竭的实验,也是梅布尔使他克服了不时产生的沮丧情绪——那种常常困扰着紧张工作去夺取成功的人们的沮丧情绪——使他得以研制出当时很了不起的一种工具。它能把人说的话转变为电脉冲,之后又在金属丝的末端使之还原成人说的话。这样他就打破了又一种孤寂,那种在此之前一直使相距遥远的人无法通话的孤寂。一年之后,1877年,他同梅布尔结为夫妻,他后来成为美国公民。

所以,当法国政府因为他发明了电话而授与他沃尔塔奖金时,他用这笔奖金再加上他通过出售另一项发明所得到的钱,在华盛顿建立起沃尔塔办事处,其目的就是为医治耳聋提供资金。今天这—机构称作“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协会”,它的作用已改为,向全世界的聋人提供如何最有效地对付耳聋的最新资料。

贝尔死于1922年,梅布尔在他去世5个月后也死了,因为她太爱贝尔了。贝尔的名字很可能会像人类记忆历史那样永世长存。毕竟有了这样一件物品,它经常提醒人们,是贝尔使人类大家庭彼此得以保持更密切的联系。

通过电线传送的第一个声音,甚至使它的发明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都感到惊讶。一天深夜,贝尔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向在隔壁房间里的助手偶然传递的一个口信获得了成功。贝尔先生当时无法知道的是,1876年的那个夜晚将标志着通信革命的开始。

最初,每一对电话是用两根铁丝连接起来的。然后,交换台使电话线集中到一个地点、其他的发明——如放大声音的真空管和在陆上及海底连接长距离的同轴电缆一一极大地扩展了电话服务。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到了60年代,通信卫星又消除了对地面线路的需要。今天,一束束的玻璃纤维用激光传递人们彼此间的通话。

这些发明当中有许多项发明——包括有声电影和立体声录音,随同23000项其他专利——来自1925年建立的贝尔实验室。约翰·戴维斯是贝尔实验室消费产品部执行主任。他说,当我们进入90年代的时候,可以预期电信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编辑本段]人物年表

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在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出生。

1858年10月,贝尔进了爱丁堡皇家高等学校。

1863年8月,16岁的贝尔开始在苏格兰埃尔金的韦斯顿寄宿学校教书。

1866年9月,贝尔19岁时在巴斯担任萨默塞特郡学院的教师。

1867年7月,贝尔搬至伦敦,与父母住在一起。老贝尔关于可见语言的著作出版面世。

1868年5月,贝尔在伦敦的一所私立学校任职。

1868年8月,贝尔去美国宣传他的可见语言。

1868年10月,贝尔开始在伦敦大学学习。

1870年5月18日,贝尔的哥哥梅尔维尔去世,时年23岁。

1870年7月21日,贝尔与父母一起前往加拿大。

1871年4月5日,贝尔开始在波士顿聋哑人学校供职。

1872年4月8日,贝尔与加德纳·格林·哈伯德第一次会面。

1873年,贝尔26岁时任命为波士顿大学演说术教授。梅布尔作为贝尔的私人学生开始接受他的授课。贝尔开始谐波电报的实验。

1874年,伊莱沙·格雷开始研究谐波电报。

1875年1月,在加德纳·格林·哈伯德和托马斯·桑德斯的资助下,贝尔雇佣托马斯·沃森作他的助手。

1875年2月,贝尔提出谐波电报专利申请,并与哈伯德和桑德斯签订了合作协议。

1875年6月2日,贝尔的仪器中那根“卡住的簧片”导致他对电话的研究。

1876年2月,贝尔呈交电话专利申请,该申请于3月3日批准。

1876年3月10日,贝尔发出世界上第一条电话信息。

1876年6月25日,贝尔在费城的世纪博览会上演示他的电话。

1877年2月12日,贝尔在塞勒姆作的演讲吸引了新闻界的注意。

1877年7月9日,贝尔电话公司成立。

1877年7月11日,贝尔与梅布尔·哈伯德喜结良缘。

1878年5月8日,贝尔与梅布尔的第一个女儿出世,取名埃尔西。

1879年,贝尔退出贝尔电话公司,在苏格兰的格里诺克建立了一所聋人学校。

1880年2月15日,贝尔与梅布尔的第二个女儿玛丽安出世。

1880年9月,法国因贝尔在电学上的科学成就授予伏特奖和法国荣誉勋位勋章。他以此奖金在华盛顿建立了伏特实验室。

1881年8月15日,贝尔和梅布尔的儿子爱德华降临人世,但很快夭折。

1883年,贝尔在华盛顿开设他自己的聋人学校。

1883年11月17日,贝尔夫妇的儿子罗伯特出世,但也夭折了。

1885年11月,华盛顿聋人学校由于师资问题被迫关闭。

[编辑本段]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是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电子数字计算机、蜂窝移动通信设备、长途电视传送、仿真语言、有声电影、立体声录音,以及通信网的许多重大发明的诞生地。自1925年以来,贝尔实验室共获得两万五千多项专利,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获得三项多专利。 贝尔实验室的使命是为客户创造、生产和提供富有创新性的技术,这些技术使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统、产品、元件和网络软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贝尔实验室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基础研究,系统工程和应用开发。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从事电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编程理论。系统工程主要研究构成电信网络的高度复杂系统。开发部门是贝尔实验室最大的部门,负责设计构成贝尔系统电信网络的设备和软件。

贝尔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

1933年,卡尔·央斯基(Karl Jansky)通过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发现银河中心在持续发射无线电波,此电波称为3K背景辐射。透过此研究而建立了射电天文学。

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参与这项研究的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威廉·萧克利(William Shockley)、华特·豪舍·布拉顿(Walter Houser Brattain)于195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香农(Claude Shannon)于1948年发表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他的成果是部分基于奈奎斯特和哈特利先前在贝尔实验室的成果。

『贝尔实验室发明光电池』

贝尔实验室也是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的发源地。C语言是由Brian Kernighan、Dennis Ritchie 和 Ken Thompson 在1970年代早期开发的。在1980年代,又由比加尼·斯楚士舒普发展为C++语言。

英国天文学家,出生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Belfast)。由于她自小在 Armagh Observatory 附近长大,深受薰陶,故此对天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一九六五年,她在苏格兰的 Glasgow University 完成物理理学士学位后,再於一九六八年在剑桥大学取得射电天文学博士学位,后来她到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进行伽玛射线天文实验,并在一九七四至一九八二年间,转到伦敦 University College 的 Mullard Space ScienceLaboratory 进行X-射线实验。随后她又到苏格兰爱丁堡的皇家天文台担任高级研究员,负责利用夏威夷的 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 进行观测及从事电磁光谱内可见光及红外线部分的天文物理学研究。贝尔现在是英国 Milton Keynes 公开大学的教授。

在剑桥大学时,贝尔原本打算利用射电望远镜追踪类星体 - 一些出现大程度红移,同时发出强力蓝光和经常放射出无线电辐射的星体。一九六七年,她跟休伊什 (Hewish) 等人在宇宙中发现了一个具规律性,周期 1.337 秒的强力射电脉冲源。起初,他们怀疑脉冲是由天外智慧生物所发放,甚至称脉冲源为 LGM (Little Green Men - 绿色小矮人 )。然而随后的几个月内,天文学家在宇宙中不同角落发现其它的脉冲源,使他们相信这些脉冲源实际上是天然产生的现象,贝尔跟她的同事很快便确认出脉冲其实是源自一些细小、密度高而又旋转迅速的中子星,并把它们统称为「脉冲星」,他们的发现不单引起科学家们对脉冲星的研究,同时也加深了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

电话机器人威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小威智能机器人怎么使用、电话机器人威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永州 赤峰 梅州 驻马店 十堰 临沂 吉安 杭州

巨人网络通讯声明:本文标题《电话机器人威廉(小威智能机器人怎么使用)》,本文关键词  电话机器人威廉,电销机器人,电话机器人,智能外;如发现本文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系统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相关文章
  • 下面列出与本文章《电话机器人威廉(小威智能机器人怎么使用)》相关的同类信息!
  • 本页收集关于电话机器人威廉(小威智能机器人怎么使用)的相关信息资讯供网民参考!
  • 推荐文章
    收缩
    • 微信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电话咨询

    • 400-1100-266